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天津市大港区教研室王德鹏有一个真实的例子,欧共体成员在一起研制大型客机,试飞阶段时,一些国家的工作人员照例将“精心保养”、“小心爱护”的字样贴在机舱的醒目位置上,以提醒前来试坐的顾客们处处小心,这几乎是全世界的生产商们所惯用的“提议”。而德国人却按照自己的观念,撕去了那些提醒人们如何小心,如何保护的字样,请前来试坐的每一位顾客,对机舱内的所有设施尽可能的折腾,比如厕所的门,你尽量地硬拉硬拽,甚至摔打;对你的座位,你尽可能地摇晃,甚至拆卸;凡是开关、按钮、能转动的地方,希望你用最大的力气去扭动;抽水马桶、餐具、顶灯开关??你都可以以破坏式的方式使用,从而达到最高的使用极限。结果,凡是易损、易坏的部分都暴露了出来,最终得以加固完善。改变我们的观念,有些事,便会在一夜之间被彻底改变。以上内容摘自《读者》2006-24。从上面例子想到课堂教学,我们的课堂缺少什么?我们不缺少规章制度,不缺少精心设计,不缺少活动讨论,但总感觉课堂不够活跃,学生参与度不高,原因是什么呢?可能就在于我们的观念。我们引导学生按照设计按部就班的学习、记忆,思考的问题都是来自教师预先的“设计”,探究的活动都是教师布置的,我们就是怕学生出现问题。然而,我们静下心来思考:没有认知冲突的参与,主体性发挥又有多大呢?案例:长方体相对的棱有几条?内容: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这一特征。学生每人都有一个长方体的模型(长方体形状的盒子),教师手中也有一个长方体模型。师:哪几条是长方体相对的棱呢?学生说那两条。(每个学生都在说,也不知说的是哪两条。)师:(举起模型,指着前面的两条边)是这两条吗?生:对。师:(把模型转了一下,原来的上面到了前面,指着对边)这两条是不是也是相对的?生:嗯。师:(再把模型转了一下,原来的后面到了前面,指着对边)这两条是不是也是相对的?生:嗯。从学生的口气中听出来,学生有点“转”晕了,似懂非懂。师:长方体相对的棱有几条?是不是有4条?生:嗯。学生还是似懂非懂。??认识し教逵?条相对的棱是知识难点,学生不好理解,教师这样按部就班的引导,学生的参与也是被动的,也只能是似懂非懂。我们如果换种观念,就让学生自己拿着模型上前来演示,找相对的棱,把学生的思维问题暴露出来,这样会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前面认识相对的面时,相对的面有两个,可能会对学生产生思维干扰,“相对”这个词就容易引起思维干扰,在潜意识中认为“相对”就是两个),这样的参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参与,学生的理解才是最深刻的。教学中我们不妨尝试着换一种观念。复习铺垫要有针对性天津市大港区教研室王德鹏复习铺垫是小学数学教学重要的环节,对于引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参与到新知的探究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比较重视这一环节的设计。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们对于复习铺垫环节也应进一步思考。通过下面的案例思考两个问题:内容:一年级下册《十几减9》复习铺垫片断:教师在学习十几减9前,设计了三个复习环节。1、凑十游戏。师:我们先玩一个凑十游戏,老师说口令同学们对口令。教师先说,学生回答,主要是复习10的分解和组成。师:我说6。生:我对4。??2、口算谁最棒!师:这有几个题目,看谁算得快。教师出示20以内的加法算式,学生口答。教师出示:9+7学生快速回答:16??3、十几的组成师:老师还有几张卡片,看谁能填对。教师出示:学生快速回答:5复习之后,教师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认识十几减9,探究算法。思考一:铺垫练习环节偏多。一年级的学生本来自制力低,注意力只有很短的时间,如果复习占用的时间过长必定会影响新知的学习。复习铺垫的目的是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知识积累,要干脆利索直奔主题。(到此阶段学生把十的组成已背的烂熟,并且在新授中用处不大,因此作用甚微,可以省略)思考二:复习铺垫的内容不一定要在新授前全部安排,可以穿插在学习过程中。例如,当学生计算十几减九说算理时,用到把15分成10和5,教师可以就此复习“他在做题时用到了十几的组成,谁还记得?老师这有几张卡片,看谁会答得对又快?”(不一定这样,别人也许可以想出更巧妙的方式)这样就势复习也未尝不可扶“困”应在课堂中天津市大港区教研室王德鹏“学困生”转化是教学中的一个共性问题,也是老师们感到很挠头的问题。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在学习上的差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