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长篇:CERNET2网开通我国迈入IPv6时代2004年12月29日03时26分|原始出处:CNET科技资讯网|【HYPERLINK"http://www.cnetnews.com.cn/news/net/story/0,3800050307,39332866,00.htm"原文地址】CNET科技资讯网12月28日北京消息:我国下一代互联网工程取得重要进展中国第一个下一代互联网主干网正式开通在下一代互联网发展上中国握得先机12月25日举行的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核心网CERNET2开通仪式上,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等8部委联合宣布,中国第一个下一代互联网,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核心网CERNET2主干网正式开通,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纯IPv6互联网。此举标志着我国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全面拉开序幕,在世界下一代互联网发展上取得先机。CNGI是由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委组织实施的国家重大项目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2003年8月启动。国家发展改革委高产司许勤副司长指出,下一代互联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系统工程,是涉及国家经济、产业、国家竞争力的一件大事,发展下一代互联网以及相关技术、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国防和国家安全,先进文化的传播以及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CERNET是国家投资,教育部管理的我国第一个互联网,创建于1994年,作为我国互联网建设的开拓者,创造了中国互联网发展历史上众多的第一,为我国的互联网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10年前,中国第一个互联网CERNET诞生,10年后,中国第一个下一代互联网CERNET2正式开通。CERNET2即第二代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是“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中最大的核心网和唯一学术网,它以2.5Gbps~10Gbps速率连接全国20个主要城市的CERNET2主干网的核心节点,为全国高校和科研单位提供1~10Gbps的高速IPv6接入服务,并通过中国下一代互联网交换中心CNGI-6IX,高速连接全球的下一代互联网。CERNET2大量采用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网络技术及产品,成为我国研究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开发基于下一代互联网的重大应用、推动下一代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基础设施。CERNET2将支持全新的更丰富的下一代互联网的重大应用,包括:网格计算、高清晰度电视、大规模视频通信,个人移动视频语音通信、智能交通、环境地震监测、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在谈到发展下一代互联网的意义时,专家们认为,互联网是国家现代化重要的基础设施,对教育、科技、经济、甚至军事政治都有重要,甚至是决定性影响,我们必须在关键技术上有发言权。如果说在第一代互联网技术上,我们还是以学习和跟踪为主,那么在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上,我们已经赶上了世界的步伐,取得先机,也受到了世界的重视与尊重。2004年11月17日,TCP/IP协议合作发明者,互联网雏形Arpanet网络系统设计者罗伯特。卡恩博士在访问CERNET等单位后表示,"美国对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还不积极。就发展情况来说,美国需要尽快追赶中国".CERNET十年挺起中国互联网脊梁李志民博士坐在电脑前,熟练地移动鼠标,一个"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的网页显现在他面前。“这是我们为科研人员进行成果交流、转化开发的一个平台。”李志民补充说,“有了它,新成果可以得到及时推广,科研创新思想也能得到及时交流。”李志民现在是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简称CERNET)管委会副主任。看得出来,他对“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很满意,因为10年前,当他刚刚留学回国的时候,科研交流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那时候要了解国外科技动态,要到图书馆查阅书籍,接收、发送国外传真需要有关部门审批,耗费了大量的时间,效率非常低。”他说,实际上,当时美国的互联网已经得到普及,科研中有什么问题,发个电子邮件就可以了。不过,让李志民高兴的是,从1994年回国开始,他就开始参与中国第一个互联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建设。10年后的今天,CERNET主干网络已通达全国36个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共计200多个城市,接入单位超过1600个,其中以100~1000Mbps速率接入的高校300所以上,连网主机数超过200万,用户数量增长到1200万人。CERNET拥有的IP地址数量超过了600万。CERNET与国内其他网络保持高速互联,同时与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均保持高速互联。更让他和CERNET人自豪的是,在世界范围研究“下一代互联网”的今天,CERNET代表中国与美国、欧盟、日本,一起走在了第一方阵。从中国大陆第一个全国性计算机互联网到“下一代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