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经营管理.pdf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3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六章经营管理.pdf

第六章经营管理.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六章经营管理第一节管理体制1956年成立淮南纺织生产合作社,隶属手工业联社领导。手工业联社是市手工业管理局的组成部分,是淮南市最初的纺织工业管理机构。1958年筹建淮南纺织厂,由市委工交部管理。同年筹建的淮南针织厂及1960年由上海内迁的天一袜厂由轻工局管理。“文化大革命”中,纺织行业先后由市革命委员会下设的生产指挥部和市工业局管理。1977年工业局划分为轻、重两个工业局,纺织企业划归轻工局。1980年组建纺织工业管理局实现全市纺织工业的归口专业化管理。此时,纺织工业局辖有淮南纺织厂、市人民袜厂(天一袜厂)淮南针织厂、印染厂、红卫棉织厂(提花巾被厂)等企业。1982年3月市纺织工业局撤销,分别成立了市针织毛麻工业公司和市纺织印染工业公司。纺织印染工业公司的职能由淮南纺织厂的职能机构担任,各企业按照其产品属性分别归口于两个公司次年11月,市针织毛麻工业公司和纺织印染工业公司撤销,同时成立淮南市纺织工业公司,担当全市纺织企业的领导职能,属于行政性管理机构。所辖的企事业单位实行独立核算。1984年,以市百货公司针纺批发部和纺织供销公司经理部为主,组建了市纺织品采购供应站,同时划归市纺织工业公司管辖。1980年纺织工业局成立时,各企业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1985年以后,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企业逐步转向以厂长为中心的厂长负责制。厂长在生产经营中真正拥有决策权、经营权、干部任免权、生产指挥权和行政管理权,同时还加强了党组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和支持。到1986年全系统实行了厂长负责制。1990年,系统内的企业计13家。其中国有企业8家,即淮南纺织厂、市针织厂、淮南天一袜厂印染厂、毛纺织厂、市提花巾被厂、淮南麻纺织厂、市第一服装厂;集体所有制企业5家,即淮南大众袜厂、市织带厂、第二印染厂、第三服装厂、第二针织厂。第二节劳动工资一、职工队伍纺织工业企业的职工队伍伴随着生产发展逐步壮大。1990年底有职工1424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341人,固定职工8156人,合同制工人5152人,女职工有9278人。二、工资奖金1980年市纺织工业局组建时,纺织行业大多实行计时工资制。1980年起,在少数企业内试行计件工资和超额计资制。1983年,纺织行业企业工人实行八级工资制,干部实行新企干二十三级制。固定的等级工资制不利于调动广大职工的劳动积极性,特别是各企业的挡车工劳动强度大,工资分配不尽合理,要求调出的逐年增加。根椐这一情况,1985年纺织部在全国开始推行岗位工资制。市纺织行业本着“突出一线,推动二线,平衡三线”的原则,企业内部对纺织一线的运转工人实行岗位工资制,二、三线工人实行等级工资制,干部实行职务等级工资制。同时还进行了四类工资区提高到五类工资区的调整工作、新参加工作人员工资待遇的转定工作及工资标准的简化套改工作等。通过工资制度的改革全市纺织系统企业职工工资逐年增长。1986年以后,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厂长负责制进一步强化,企业在岗位工资制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突出了质量、消耗等指标在工资分配中所占的比重。主管部门对企业也逐步实行“工资总额包干”、“工效挂钩”等管理和考核办法,将企业的工资总额和效益挂起钩来上下浮动,进一步激励了企业与职工的积极性。到1990年,职工人均年收入已达到1613元。三、技术培训纺织企业从事一线生产的职工都需进行岗前培训。内容包括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的操作与保养、安全生产知识、岗位应知应会及企业的规章制度等,培训后考核合格方可上岗。新职工上岗后直接交由师傅帮带。纺织行业的挡车工,大都属熟练工种,在老师傅的帮带下,一般3个月左右可独立操作。新职工在岗位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经常采取岗位培训的形式,进一步提高实际操作水平。主要方法有集中开办短期培训班,开展技术练兵、技术表演和技能竟赛。同时鼓励职工学习文化,提高文化素质。由于纺织行业发展较快,新技术不断出现,新项目不断上马,原有的传统技术不能满足不断发展的要求,所以,凡在市内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通常采取派人到外地学习的办法解决。淮南纺织厂初期即派出大批女工到上海等地学习操作。淮南毛纺织厂在建厂初期派出250人到上海、扬州、蚌埠等地毛纺厂学习。四、劳动保护1984年以前,纺织工人的劳保用品只有一个饭盒、一顶帽子、一只口罩。1985年以后,提高了职工的劳动保护标准,纺织系统增发了工作服、防寒服、劳保鞋、肥皂、毛巾等用品。对有毒有害、高温高空、粉尘、染化配料等工种发放劳保津贴(营养费),并每年对女职工进行一次妇科普查。还按有关规定对怀孕职工给予照顾,如改翻班为上白班、调整工作岗位等。纺织系统的各企业都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