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学习中医.doc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学习中医.doc

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学习中医.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学习中医?——就《“我的中医能力是靠自己拼命啃出来的”一文读后感》答网友拙作《“我的中医能力是啃出来的”一文读后感》,是有感于目前的自学、师授热而发。其中,关于究竟应该怎样学习中医的具体问题,语焉不详。承蒙网友厚爱,提出一些质疑,今一倂答复并阐述己见,希望大家指正。一、中医教育改革是挽救中医危亡的根本保证首先应该声明的是,本人绝对没有否认自学、师授的意思。相反,本人也是自学出身,因而深知自学之“在黑暗中摸索”的艰辛。本人也授徒,因而也深知跟师学习的偏狭。本人所忧郁的,正是这种学习方法所造成的“头发白了才能成功”的现象。本文的标题为什么要强调“今天”?因为,“今天”与“昨天”,是大不一样的。在信息闭塞的古代社会,父子相传、师徒私授,是保存学问的必经之途,甚至是唯一途径。事实上,不仅医学,大凡各种学问、艺术、工艺乃至各种实用技术,在古代都是这样保存下来的。即使贵为“国学”的儒家经典,也同样是如此才能流传于今。因而才有“守家法”、“尊师重道”、“侍师如父”等说法。这种教授方法,既然产生于信息闭塞的农业社会,因而其知识面的狭窄、局限,便是不可避免的事实。更重要的,是其学习效率的低下。毕竟能够跟随名师学习,只是少数人不多的机会,而名师的一生,又不可能教大量的高徒。显然,在今天知识爆炸、信息交流畅通无阻的现代社会,盲目的提倡拜师学习,实在是无异于叫现代人返回穴居。目前,中医事业后继无人,特别是具有临床经验的学者日益减少,中医的灭亡已在眼前。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改革中医教育,使更多的人在较短的时间内成才,确是中医界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在这里,我呼吁:中医界一切有临床经验的有识之士,大家立即行动起来,为这一项工作献计献策,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培养大量的中医人才,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药事业能够永续发展!二、中医教育失败的原因及其对策我认为,中医教育失败的最重要原因,是没有设立医案课程。本来,中医基本理论只是入门知识,教学不必花费过多学时。理论学习结束后,就应及时转入医案学习。包括病机分析、诊断、处方等各种纸上推演作业,都应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大部分阶段。而由于近代中医教育照搬西医模式,忽视了中医学科本身的要求和特点,结果造成了中医临床能力的阙如。其次,是教材编写过于浅显,不能满足指导临床实践的需要。在历次统编教材中,最不成功的,恐怕要算是伤寒教材了。伤寒教材在编写伊始,便采用柯琴《来苏集》作为蓝本。柯氏借“错简"说否认全书各条文之间的有机联系,又以所谓”六经提纲“说概括各篇内容。由于这两个预设前提阻断了全书内在规律的探索空间,又由于该教材客观上”独尊天下“的作为晋级、评职、考试标准的特殊地位,因而扼杀了学者独立思考的精神,造成了半个世纪以来《伤寒论》研究停滞不前的局面。更重要的是,历次各版伤寒教材,都有与临床联系不够紧密的缺点,致使伤寒学成为脱离临床实践、只是为晋级评职服务的雾里看花、中看不中用的“显学”。目前的统编教材,忽于辨证论治基本知识的学习,而是照搬西医课程设置方法,把教学与学习的重点放在分科分病型上面,结果造成了“按图索骥”式的临床指导原则。实质上使辨证论治这个中医学的灵魂,被束之高阁。这一点,也是中医院校毕业生临床实践能力不过关的又一重要原因。在这里,我建议在大学设立“辨证论治”课,作为临床实践阶段的主要课程。“辨证论治”和“医案选读”两门重点课程的设置,将会使五十余年以来,从理论到理论的中医教学模式,转变为由理论到实践并以临床实践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再论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学习中医目前中医事业面临着两个重要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中医教育失败的原因及其对策。第二个问题是中医院校毕业生,怎样尽快的掌握临床操作技能?前一篇文章,谈了我对第一个问题的看法。现在,再谈一下我对第二个问题的设想。我们不能等到中医教育改革大功告成,然后再培育出大量人才。如果目前几十万中医院校毕业生中的、哪怕是其中的少数人,能够掌握中医临床技术,那么中医事业就会大有希望。怎样使他们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达到这个目的?这是我近年来,经常苦苦思索,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其解决方法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在,介绍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方案,供同道参考:第一步,重新研读《伤寒论》。如果每天精讲2—3条条文,约半年可进行完这门课程。第二步,研读以下五种医案:1.朱丹溪医案2.《寓意草》3.《谢映楼医案》4.《古今医案按》5.叶氏医案选读以上进度以每种3-5个月计,约需两年可进行完。第三步,各种类型的医案练习,集中进行1-2年。另外尚可选编一部分医案练习作为课外作业,与以上课程同时或交叉进行。以上学习过程共需3-4年。应达到以下目标:1.熟悉《伤寒论》全书结构及其内容,尤其是辨证论治方法。2.熟悉并掌握中医发展史上主要流派的辨证论治特点并能够运用于临床实践。以上方案从时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