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量代换》优秀说课稿.docx
上传人:猫巷****觅蓉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等量代换》优秀说课稿.docx

《等量代换》优秀说课稿.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等量代换》优秀说课稿《等量代换》优秀说课稿模板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等量代换》优秀说课稿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等量代换》优秀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等量代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是指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等量代换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本课利用天平的原理,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如何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初步体会这种思想方法,并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是本课教学的关键。(一)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二)教学重点:例1主题图小明、小红分别在水果摊里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接着引导学生先弄明白第1和第2个天平的含意:通过天平你知道了什么?能否解答小红提出的问题?透彻理解物与物的替换。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运用等量代换这一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数字、图形、符号等纯数学的等量替换是本节课的难点。(三)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平面天平图等教具。学具准备:与例题相关的一些卡片:西瓜、苹果、砝码、数字等卡片。二、说教法和学法(一)说教法本课教学以“体验等量关系”、“感受方法的多样性”、“运用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方法”这三大版块为教学主线,体现了教师的“引”到“放”直至“创”的过程。通过“师生、生生的多元互动”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与能力,注重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具体教学策略运用如下:1.教学设计注意由创设情景,激发探究内需入手。整节课有一个鲜明的探究主线和层次,以问题为核心开展学习活动,激发了学生对问题探究的积极性和求知欲。2.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在因素。一是考虑到了学生初次接触等量代换思想,在运用教材中,用“换”字入手,化解学生对等量代换的陌生感觉,同时又充满了趣味。二是发挥教材编排作用,又灵活运用教材。3.教学目标的自主探索,又呈现出教师在全过程中注重设计教学活动。整个课堂教学流程体现了老师对学生引导作用,课堂上师生间、生生间的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二)说学法新课程强调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为此,本课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自主合作为主,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这节课的教学,主要培养了学生以下学习方法:1、指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共同讨论,在自主探索中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2、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来。3、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三、说教学程序:结合教材内容与特点,本课的教学程序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等量代换课前通过师生交流对话,利用“曹冲称象”的典故,感知等量代换,并引出课题——等量代换。(板书)[“曹冲称象”这一故事,学生很熟悉,但很多学生并不知道这故事里还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内涵。这样做是让学生领略古人在很多地方也进行物品之间的等量代换,从而更好地感知“等量代换”。](二)进入情境,探索新知1.引导发现(1)引导学生利用称象的方法(换一换)来解决数学问题。(2)引导学生观察例1主题图:小明、小红分别在水果摊里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接着引导学生先弄明白第1和第2个天平的含意:通过天平你知道了什么?能否解答小红提出的问题?[这样引导是为了让学生更细地去认识、观察天平,感知、体验等量关系,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等量,只有先了解“等”才能学习后面的“换”。为解决例2这个问题作铺垫。]在解决本例题时不仅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还在黑板上用图片摆,通过操作示范及学生的操作,真正理解换一换,实实在在的换,加深学生的直观理解。2.引导学生交流,汇集思想与方法安排同桌讨论交流换一换的过程,能用语言比较流畅地表述过程。[设计意图: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观察思考与动手操作的活动,使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得到多种多样的想法。](三)激发学生思维,解题巩知,及时小结1、解决“做一做”(先引导学生观察第1、第2个跷跷板,弄清图意,再激发学生利用“换”的方法来解决:3头牛与几只羊同样重这个问题。)[设计意图:这个题与例1总体上是同类型,目的为了巩固,比例1提出的问题多一步,学生处理时可以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