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初中生是处于半幼稚和半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冲动性等各种矛盾相互交错的阶段,自我控制能力不强,情绪不稳定,自我评价方式和态度不当的一个特殊时期,加之学习基础、教育手段、所处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一部分学生产生了纪律上、学习上的暂时落后,对于这一类学生,我们称之为“后进生”。对于中学后进生的管理以及如何使后进生逐步转化,是中学班主任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日常工作中,简单的“管”与“压”往往难于凑效或收效甚微。本年度,我中途接了一个班风、学风差、人人头痛的“差”班,通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及工作实践,我重点在消除后进生心理障碍上下功夫、做文章,重点培训学生上进心、荣誉感及自我实现意识,收效明显。新学期伊始,首先对教育对象进行摸底,发现:全班共43人,他们共同特点之:一是行为习惯差。有的坐姿不端,有的立不正,有的走起路来懒洋洋的总落在队后或左冲右突前后碰撞;有的脏话连篇,衣冠不整,打架、偷人钱物、破坏公物等现象时有发生;江湖义气严重,小团伙之间互相纵容包庇,集体纪律观念淡漠等。二是学习差。全班43人,升级考试各科平均成绩在六十五分以上的只有五人,全班总成绩平均分仅为四十七分,绝大部分学生成绩在三十分左右;缺乏基本的学习方法,厌学情绪浓,大部分学生经常对上课铃充耳不闻,随便迟到;学习用品不齐,东拿西借;不听讲或随意接老师话,或左顾右盼;作业拖拉,不交或抄作业现象严重;学生缺乏竞争意识经受不住考验,耐挫折能力十分脆弱。鉴于这种情况,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着重在产生个人不良行为习惯的根源上深挖,发现除了部分学生真正是智力缺陷之外,大部分后进生无论是思想品德的落后,还是学习成绩的低下,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长期慢性发展的结果。而在长期慢性发展的过程中,又形成了他们心理上的特殊矛盾,即心理障碍,从而影响了他们在各方面的正常发展,其表现如下:渴望尊重又得不到尊重的矛盾心理。由于后进生自身缺点多,往往难以得到别人的理解与尊重。因此对老师的批评教育,哪怕是善意的玩笑,往往因一句不当的话或行为,就能引起他们感情的强烈冲动;另一方面,这个年龄段学生喜欢表现自己,渴望赢得尊重,但又一贯遭受冷落、白眼较多,就导致部分学生有强烈的自卑感、自暴自弃或对老师、优秀学生有强烈的抵触心理;部分人为满足自尊好强的欲望,不惜采用种种不当的方法以求突出自己,引人注意。如我班就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以会打架为荣,经常以欺侮他人以赢得别人佩服的错误心理。2、好胜而又不能取胜的矛盾心理。争强好胜是青少年有一大心理特征。后进生也同样希望这一心理得到满足。但由于自身的表现往往得到的批评、斥责较多,学习上又屡遭失败,又失去学习兴趣,使好胜心理受到严重损伤或打击,于是就另辟蹊径,在不良行为方面,如打架、顶撞老师、欺侮同学等方面压人一头,以满足争强好胜的情感需要。3、想上进与意志薄弱的矛盾心理。后进生在一定条件下,也有改变现状和要求上进的想法。但在学习、生活过程中,意志薄弱,容易反复。顺利时,劲头十足,洋洋自得;稍受挫折,就心灰意冷,一蹶不振。因此在改正错误、要求进步过程中,会出现反复无常的现象。在学习上,对成绩好的同学表面上满不在乎,内心却羡慕佩服,而自身又由于长期形成懒散、怕吃苦、缺乏坚持和刻苦,虽短期有努力行为,但意志不坚又缺乏勇气,致使坚持不长久,成绩提高进程收效甚微。针对这种情况,特别是大部分学生心理承受力已到了十分脆弱的现状下,作为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就不能简单采取加大思想压力、增大学习任务的常规方法,而是应该从减轻后进生思想负担,增强自信心着手,一方面提出要求,信任的给他们压担子,另一方面从实际出发,分层要求,逐步提高。具体过程中,采取了如下方法:厚爱后进生,千方百计捕捉闪光点。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和爱护学生。鉴于长期以来,由于各方面原因,后进生受到的批评多,呵护少;歧视多,关怀少,要使后进生真正走出自卑的困境,老师要把爱的天平多向后进生倾斜,多用赞扬代批评,把命令转化为建议,让学生从老师一个细微的眼神、一个细小的动作中感受到浓浓的爱意,达到春雨“润物无声”的意境。另一方面,要细心观察,千方百计捕捉“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在后进生黯淡的心灵中投下一缕阳光。例如,象我班李天运这样一个学习纪律双差,曾因打架动刀而受过处分的D等生,就因为一次班会作文出色而受到我的肯定,短期纪律进步而得到老师表扬鼓励下,走上了努力学习、遵守纪律的有序轨道。同样,对一些如帮人值日、放学注意关窗、上下课帮老师拎黑板等琐屑小事的表扬肯定,而在班级里逐步形成了集体事务有人管,集体观念、集体荣誉感增强的可喜局面。一部分后进生也因学习、纪律上的偶然一次闪光而在老师的鼓励下,逐步变成了前进道路上的一支蜡烛乃至一盏长明灯。制造差生“不差”氛围,消除后进生自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