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职业健康安全内容一、术语定义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安全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不安全事件或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从性质上分为一般安全隐患和重大安全隐患。职业健康安全: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临时工作人员、合同方人员、访问者或其他人员健康和安全的条件和因素。相关方:与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有关的或受其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职业禁忌: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职业卫生(劳动卫生、工业卫生):指根据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提出改善劳动条件,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措施,以达到防治职业病的目的。不符合:任何与工作标准、惯例、程序、法规、管理体系绩效等偏离,其结果能够直接或间接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或这些情况的组合。事故: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轻伤:指损失工作日低于105日的失能伤害。重伤:指损失工作日等于和超过105日的失能伤害。不安全状态:指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不安全行为:指能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职业病: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二、工业卫生四、工业毒物对人体的危害途径:呼吸道吸入;皮脂腺吸收;消化道吸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2年5月1日实施)第十三条规定,从事粉尘作业的工作场所有如下职业卫生要求:⑴粉尘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⑵有相适应的粉尘防护设施;⑶工作场所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⑷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和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⑸工作场所的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⑹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关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其他要求。生产性粉尘是指较长时间飘浮在生产环境空气中的固体微粒,许多工业生产过程中都能产生粉尘。三、预防措施粉尘对人体的最大危害是尘肺,尘肺是不可逆疾病。也就是说,一旦患有尘肺是不能治愈的,一切医疗手段仅仅是为了控制缓解病情。因此,防尘尤为重要。2、技术措施(1)改革工艺过程,是消除粉尘的根本途径;(2)通风除尘,控制尘源。4定期体检粉尘浓度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大,应半年至1年检查一次;粉尘浓度高,游离二氧化硅售量低,可每1至2年检查一次;粉尘浓度低,可2至3年检查一次。第三节噪声及控制二、噪声的危害噪声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对人体的危害和对生产的影响两个方面。1、噪声对人体的不良影响主要是对听觉器官的损害。另外表现为易疲劳、头痛、头晕、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人体长时间在噪声作用下,吸觉器官的敏感性下降,但脱离噪声环境后经过数分钟即可很快恢复,这种现象称为听觉适应。听觉器官的适应有一定限度,在强烈噪声持续作用下,听力减弱,听觉敏感性可下降超过15分贝以上,离开噪声环境后,听觉敏感性的恢复时间也明显延长,这种现象称为听觉疲劳。噪声性耳聋听力损失在25分贝以内的为轻度噪声性耳聋;听力损失在60分贝以内的为中度噪声性耳聋;听力损失在60分贝以上的为重度噪声性耳聋。三、噪声控制构成噪声有三个要素:噪声源、传播介质、接受器。1、控制噪声源降低噪声,将发声设备改造成不发声或发声小的设备,提高润滑、提高加工精度和装备质量等,都可以收到降低噪声的效查。2、控制传播途径上的噪声,即在传播途径上阻断和屏蔽声波的传播,或使声波传播的能量随距离衰减等。如在车间设计上做到布局合理,将高噪声场所与低噪声场所分开,也可采取消声器、隔振减振等局部的声学技术措施,以减弱传播中的声能。3、在接受点进行防护,最简便的方法是佩戴个人防护用具,如耳塞、防声头盔等。第四节工作环境二、湿度1相对湿度大时,不利于人体蒸发热量,人会感到疲劳和不适。高温、高湿条件下,人会感到闷热;高温、低湿条件下,人会感到干热;低温、高湿条件下,人会感到湿冷;低温、低湿条件下,人会感到干冷;三、照度良好的照明,使人感觉舒适、提高视觉灵敏度、减轻视力疲劳;而在不良的条件下工作,容易使人眼睛疲劳产生错觉,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动作,引发事故。1作业环境中的光照要求(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