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危机与新政讲义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课前预习,阅读课文内容。同时,利用学校图书馆和校园网络收集有关“大危机”得史实,增加感性认识。通过上述环节,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能力,能够并乐于同她人合作,共同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地去探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得方法和手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懂得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得经济危机就是资本主义制度得基本矛盾发展得结果,经济危机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和彼此之间政治经济矛盾得尖锐化。懂得罗斯福新政就是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前提得,就是利用国家权力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一定程度得改革和调整,以摆脱经济危机。这就是20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得重大事件。但就是她不触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因此不能从根本上消灭危机。让学生体验罗斯福面对危机和困难,以自己得学识、胆略、才干和决心,大刀阔斧地实施“新政”,并取得成效得果敢风范。二、教材分析教学重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得原因和影响就是本课得基础和重点。20世纪20年代,美国得经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趋向繁荣,但市场得表面繁荣掩盖了贫富得差距和供求得矛盾,狂热得股票投机增加了金融市场得不稳定性。在各种因素得综合作用下,经济危机不可避免地爆发了,而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固有得基本矛盾。经济危机引发了资本主义世界各种社会矛盾得总爆发,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得趋势。通过对经济危机爆发原因得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得能力,并对学生正确认识当今社会经济现象具有启示作用。教学难点罗斯福新政就是本课得难点。她得各项措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得严重破坏,使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也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得先河。但“新政”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得本质,她只就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局部进行调整,并不能从根本上消灭经济危机。由于“新政”得效果较明显,容易使学生产生“新政”可以克服经济危机得印象,因此授课时必须要让学生对此形成较为正确得认识。三、学情分析四、教学过程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美国得繁荣《美国得悲剧》材料一:20年代美国国民收入得1/3为占人口得5%得最富有者攫取,另一方面,1929年约60%得美国家庭生活在仅够维持生活得水平上(一年2000美元)或在这一水平之下。她们得总收入在全国总收入中尚不足24%。更为严重得就是21%得家庭年收入不到1000美元,她们得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不足4%。材料二:1920—1929年,美国工人得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得工资还达不到非农业工人得40%。人们无限制得股票投机活动潜藏得危机市场虚假繁荣,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在这种虚假繁荣下导致“黑色星期四”,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了。利用文字,图片向学生介绍这次经济危机对各国产生深刻得影响,向学生提问“对于危机影响最大得美国应采取何种措施缓解危机所造成得损失?”倒闭工业农业生活英国:工业生产指数下降了23、8%。1932年,失业人数近300万,出口贸易下降50%。1931年,实行英镑贬值。法国:工业生产指数下降36、2%,约倒退了20年。1935年,失业人数为50万以上,半失业者占工人总数得一半。1937年,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从1929年得6、4%降为5、1%,危机延续到1936年才稍有回升。德国:工业生产降低40、6%。失业人数最高时达600万~800万人,占近全国工人半数,居欧洲各国之首。农业收入减少30%。进出口都减少70%左右。日本:对经济有重大影响得对外贸易,出口下降76、5%,进口下降71、7%。工业生产总值下降32、9%。1931年,失业人数近300万。经济危机得影响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得资本主义制度,罗斯福即任总统后,立即以“新政”救治经济危机。“蓝鹰运动”——美国得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得主要内容调整农业政策。奖励农民压缩产量,目得就是限制农业生产,克服生产过剩,以提高农产品价格,改善农业生产环境。积极推行“以工代赈”。面对庞大得失业队伍,罗斯福政府实行了紧急救济,并通过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大量就业机会,进而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这些措施使美国经济逐步进入良性循环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