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KB 金币:12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doc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2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伊宁县第四中学电子教案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教师姓名课题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计划: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过程和新中国对世界外交所作的贡献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家的风范和贡献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利用教材所给的四幅插图,说明新中国积极主动的外交态度,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和周恩来在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中国在国际上确立起独立自主形象,是中国共产党人与帝国主义的干涉破坏进行了复杂斗争的结果,表现了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非凡气度教学重难点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形成难点建国初期国际关系的特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美国霸权的本质)教法学法引导分析、归纳讲述参与分析、归纳记录板书设计1、我国外交宗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国初面临的环境(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遏制和封锁,许多国家缺乏了解)。政策的特点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目的是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外交成就是第一年与17个国家建交。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最早是周恩来于1953年底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提出的。最早同意的是印度和缅甸,后来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万隆会议的时间、地点、性质、内容: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第一次亚非国际会议,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重点是中国代表团对会议成功的贡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教学札记作业布置组长签字签字时间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教师复备栏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回顾前一学期的相关知识:中国是怎样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遭受外来侵略,腐朽的满清政府无力还击,被动外交,签定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断地丧权辱国。)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国民党统治时期,所面临的“弱国无外交”局面仍然十分尴尬。新中国建立以后,如何在外交上确立独立自主的形象?请大家看书。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学生根据“导入框”,讨论回答:1当时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为什么不许美国代表与中国代表握手?(朝鲜战争期间,中美两国处于交战状态,中国人民志愿军把侵朝的美军打得焦头烂额。所以杜勒斯十分敌视中国。)2那位史密斯实在抑制不住对周恩来的敬佩,采取什么举动表示自己的心情?(抓住周恩来的胳膊摇晃,然后笑咪咪地走开。)·教师导入:建国时,周恩来就被毛泽东任命为新中国的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他果然在外交战线上充分施展了自己的才华和魅力,赢得了广泛的尊敬,包括那些暂时处于敌对状态下的人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这些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可以分解为以下小题目提问、回答。)A.新中国刚建立时,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B.首先与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苏联)C.当时美国怎样在外交上对付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教师指出:当时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所以对愿意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新中国采取了坚决支持的政策。而美国却是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处于敌对状态之下,所以要孤立和封锁新中国。为了打破这种封锁,新中国的缔造者们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动,终于打开了局面。2周恩来与哪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缅甸、印度)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组织学生进行“接龙”活动,当堂巩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4这些原则的意义怎么样?(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现在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1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什么?(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2遇到了什么困难?(这次会议的参加者是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都反对殖民主义的侵略,但因各国社会制度不同,也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国家利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主张。)3在上述情况下,周恩来作出什么贡献?(他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4根据74页“动脑筋”:周恩来为什么能够改变万隆会议的航向?(他坚决执行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有丰富的谈判经验,外交能力出类拔萃,处理重大事情时既能从容不迫、风度翩翩,又能急中生智、灵活应变,及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平息了会议中的许多争论,扭转了会议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