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登鹳雀楼教案登鹳雀楼教案锦集8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登鹳雀楼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登鹳雀楼教案篇1(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1.指名背诵《夜宿山寺》。2.学习《登鹳雀楼》(板书课题)(1)简介作者。(板书:王之涣)(2)释题。鹳雀楼,旧址在山西省永济县。因常有鹳雀在那儿栖息,所以人们把这座楼取名为“鹳雀楼”,楼共三层。一天,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眺望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想得很多,就在楼上写了《登鹳雀楼》这首诗。指名说出题目的意思。(将学生引入诗境)(二)理解词句的意思。1.学生默读诗句,查字典理解词语,并结合词义自己小声说出每句诗的意思。注意启发学生,对每个词加以理解后,适当添加一些恰当的词语,再调整一下顺序,把意思连起来。2.小组讨论。3.全班交流。4.指其中一组讲给其它小组听。5.小组内互讲。(以上学生活动不少于15分钟,意在培养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第一、二句:理解“白日”“依”“尽”“入海流”的意思。这里教师应向学生讲清:鹳雀楼距离黄河入海处有千里之远,在楼上是看不到黄河流入大海的。这里的“入海”是说明“流”的方向。说出这两句诗的意思。第三、四句:理解“欲”“穷”“千里”“目”“更”各是什么意思?说出这两句诗的意思。(三)反复诵读,启发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1.默读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什么?(登上鹳雀楼看到的景物和产生的想法)(板书:看想)哪些诗句的内容是诗人看到的?哪些诗句的内容是诗人的想法?诗人看到了什么?(板书:白日尽黄河流)2.出示投影,教师指图描述。(这就是鹳雀楼。一天傍晚,诗人登上了鹳雀楼,他放眼望去,看到了气势壮丽的景色:夕阳靠着山慢慢地落下去,黄河水滚滚地向大海流去。)3.学生边想象,边描绘画面。4.小组内互相描绘。(培养学生观察、理解、想象和表达能力)5.教师小结设问:鹳雀楼共有三层。这是诗人登上二层看到的由青山、白日、黄河构成的气势壮阔的图景,那么看着眼前的景象,诗人有怎样的想法呢?(要想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再上一层楼)诗人登高远望,写出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千古名句,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板书:站得高看得远)这两句表现了诗人一种怎样的精神?6.指读全诗,进一步体会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7.小结:后两句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蕴含着“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至今常常被人们所引用。(引导学生领悟哲理,体会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四)指导朗读、背诵1.感情朗读全诗。(自由练读,同座互读互评,指名读,大家评)2.小结。3.背诵全诗。(五)识记字形,指导书写。(六).总结。通过学习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适时教育学生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七)完成课后3、4题。布置作业预习《翠鸟》一课。要求读课文,注意字的读音,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登鹳雀楼教案篇2教学目标:1.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认字,巩固看拼音识字的能力。2.读诗体会这首古诗的节奏和韵味美,理解古诗的意思并会背诵。3.认识本课的八个生字,学会笔画竖折,并学写山、日。学习重点:1.能借助拼音认字读古诗。2.正确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学习新笔画。学写生字。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识字能力。教学难点:体会古诗的节奏感和音韵美。教学准备:录音带、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旅游,这个地方叫鹳雀楼,看,我们到了。播放鹳雀楼的录像。2.看课文中的图,说说景象如何?3.有一个古人他到了鹳雀楼这个地方,还写了一首诗,我们听听吧!做好指读姿势。播放配乐朗读《登鹳雀楼》4.你们想读这首诗吗?请你准备好,小声地方跟着老师读一读。学生活动:学生手指书边读诗边认字。5.自己再读一读,在不认识的字上点上点。6.这次咱们指着书大声地跟着老师读,注意点点字的读音。二、理解古诗意思1.我说一句话,你说一句诗中的话,咱们试试。师:太阳靠着远山落下去了。生:白日依山尽。师:黄河之水向大海奔去。生:黄河入海流。师:要想看得更远,就要登上更高的地方。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你们真棒,将来也能成为一个小诗人,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诗中的景象(播放录像)太阳下山,江水滚滚,奔腾而去。3.见到美景,你再来读诗,读出你的高兴与喜悦吧!学生活动:学生们做好指读姿势,配上音乐全班齐读诗歌。4.我们看着黑板上的诗,听着音乐,配上手上的动作,现来读读。板书:登鹳雀楼5.谁愿意读读这首诗,其他同学做好指读姿势。指名读2到3人。三、读文后识字过渡句:古诗大家都会读了,这些字你认识吗?(字词课件)1.文中白日依山尽变红,指名读。2.黄河入变红,指名读、抢读。3.千里目变红,小老师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