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比例的意义》教案多篇前言:《比例的意义》教案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及教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知道比和比例的区别,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什么叫比?2、求出下面各比的比值(小黑板)12:161/4:1/3和9:124.5:2.710:6二、教学新课1、教学比例的意义(1)出示例1:同学们能写出多少个有意义的比?观察这些比,哪此能用等号连接?把能用等号连接的比用等号连接起来。这些式子都是比例,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是比例吗?(2)归纳比例的意义(3)2:5和80:200能组成比例吗?你是怎样判断的?(4)完成“做一做”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1)在一个比例里,有四个数,这四个数分别叫什么名字?(2)请同们分别找出80:2=200:5和2分之80=5分之200的内项和外项。(3)你们任意找一个比例,把它们的内项和外项分别乘起来,双可以发现什么?(4)指导学生归纳后,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5)指导学生完成第一46页“做一做”第1题。三、巩固练习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创意作业:有一房间,窗子的长是6分米,宽是4分米;门的长和宽分别是21分米和14分米,你能用已知的四个数组成多少个比例?比一比哪个同学组成的多。比例的意义篇二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省义务教材第十二册)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体会数学的规律美。2、利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审美愉悦。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出示CAI课件(一张微型照片)。你能看出这是杭州哪一个景点的照片?的确,照片太小了,那现在老师将这张照片按一定比例放大一些,[师将照片逐渐放大]。由此出现一张平湖秋月的风景照。【诱发审美注意】我们的祖国方圆960万平方公里,幅员辽阔却能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上清晰可见各地位置。建筑设计师可将滨江四区的设计构想展示在一张纸上。这些,都要用到比例的知识,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比例的一些知识。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一)教学比例的意义1、8厘米出示6厘米4厘米3厘米(1)根据表中给出的数量写出有意义的比。[生汇报](2)哪些比是相关联的?[生说,师板书](3)根据以往经验,可将相等的两个比怎样?(用等号连接)教师并指出这些式子就是比例。2、让学生任意写出比例,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比例的意义。3、教师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比例也可用分数形式表示。4、写出比值是1/3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二)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1、比例和比有什么区别?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1)让学生自己取。(2)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板书:8:6=4:3内项外项(3)让学生找出自己举的比例的内外项。()122()=(4)找出分数形式比例的内外项位置又是怎样的?3、出示【启迪学生思维,展开审美想象】(1)这个比例已知的是哪两项,要求的又是哪两项?学生试填。(2)学生反馈,教师板书。(3)你发现了什么?(4)指导学生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并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4、用比例性质验证你所写比例是否正确。5、练习8:12=X:450.5X2032=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如何证明你的解是正确的?(三)小结: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三、巩固练习1、下面哪几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4112:24和18:360.4:和0.4:0.1514:8和7:4522、根据18x2=9x4写出比例。【体会到数学的逻辑美,规律美】3、从1、8、0.6、3、7五个数中(1)选出四个数,组成比例。(2)任意选出3个数,再配上另一个数,组成比例。(3)用所学知识进行检验。四、实际应用不久前,汪骏强家的菜地边高高矗立起一个新铁塔,这天午后,阳光明媚,邻居家刚读一年级的小明又拉着汪骏强来到铁塔下,玩着玩着,小明问道:“强强哥哥,这铁塔干嘛用?”“铁塔嘛,架设高压线用的,以后等电线架好了,可不能再来玩了,更不能攀登,高压线可危险了!”“那这个铁塔有多高压呀?”同学们,如果你是汪骏强,你准备怎么办?执教者方艳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篇三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是在学生对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