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案例名称《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科目语文教学对象高一提供者课时1课时一、教材内容分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必修4第二章第6节的内容,该章节选取的是宋词。从编者的意图看,本节除了了解词的一般规律外,还要求从题材范围、意境、语言等角度进行比较阅读鉴赏,更好地把握词作,从中获取营养,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水平。阅读诗词的前提是理解,理解的前提是读懂。因此应让学生融入词作,准确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好想象,透过字句和画面,去细心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制定如下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复杂情感;过程与方法:先通过反复吟咏,感受这首词的独特韵味;再通过比较探究,加深对词中的比喻、用典、借代等艺术特色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理解辛弃疾满腔忠义却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复杂心情。三、学习者特征分析首先,任教班级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较高,特别是对诗词的鉴赏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为本节教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前提条件;其次,辛弃疾拥有“人中之杰,词中之龙”的美誉,学生对他的生平和诗词的风格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再次,意境的欣赏是属于文学鉴赏较高层次的一种学习活动,如何去把握意象、理解意境是学生遇到的最突出的困难。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教师教法采用引导感悟式教学。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画面雄伟,境界开阔,应引导学生鉴赏技法、品味语言、感悟意境,特别是辛弃疾词的豪放词风、复杂情感要细心品味。引导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既引导学生感受诗人深沉的情怀,又加深对词中的比喻、用典、借代等艺术特色的理解,一石二鸟。2、学生学法学生学习该词作应重在方法技巧的领悟上,应通过老师所设置的问题品味语言、把握意境、鉴赏技巧进而提高诗歌鉴赏的水平,提升语文的素养。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1、人教版高中必修4教材;2、编写教学设计;3、制作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设置情境导入新课英雄是什么?从字面意思来解读:聪明秀出谓之英,胆识过人谓之雄。于是有人说英雄是“谈笑间,樯虏灰飞烟灭”也有人说是“四面楚歌还能儿女情长”。但在中国文人的传统情绪中,英雄更是一种肩担道义、无私忘我的民族气节。而他——辛弃疾也许正合乎英雄的所有特质。迅速进入预设情境,引发思考。创设情景,制造悬念,使学生的思维聚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聚焦在诗人辛弃疾身上。解读标题明确内容问题设置1:请介绍你所了解的辛弃疾。问题设置2:怀古作品的特点。教师点拨,板书学生获取的信息并及时给予评价。问题1:学生介绍作者生平、诗歌风格及自己对其个性评价;问题2:归纳小结怀古诗的特征。1、知人论世鉴赏技能的准备;2、训练学生归纳能力;3、切入教学内容。合作探究掌握技能一、诵读指导:字词节奏韵律教师及时根据学生的诵读情况进行引导,力求掌握“吟咏诗韵”这一鉴赏技能,并及时给予评价。二、赏析上片(英雄无用武之地)问题设置1:描绘了那些景色?问题设置2:你最喜欢哪处景观所关涉的诗句,为什么?指导:意象、画面、意境、手法。问题设置3:赏析“无人会,登临意”。教师及时根据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解读情况进行引导,力求掌握“缘景明情”这一鉴赏技能,并及时给予评价。三、赏析下片(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问题设置1:你认为在下片中作者连续运用三个典故是否有堆砌之嫌呢?指导:三个典故所蕴含的不同语气(反问、讽刺、感叹)问题设置2:“红巾翠袖”代指女子,是否喻指辛弃疾也似柳永一般纵情青楼、放浪形骸呢?指导:联系辛弃疾生平(知人论世)教师及时根据学生的解读情况进行引导,力求掌握“知人论世”这一鉴赏技能,并及时给予评价。一、学生有感情的诵读词作。二、问题1:学生寻找所描绘的景色;问题2:赏析诗人所运用的比喻、比拟、渲染等艺术手法;问题3:品评词作蕴含的深沉情怀。三、问题1:学生概括三个典故的内容;品评三个典故在词作中的用意;问题2:结合辛弃疾生平,加深对这一作者的理解和把握。一、吟咏诗韵鉴赏技能训练二、缘景明情鉴赏技能训练三、知人论世鉴赏技能训练课外训练拓展提升布置作业:赤比较《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和《念奴娇.壁怀古》两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方面的异同点。巩固训练检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课堂小结梳理内容小结:回顾本节内容,我们若能置身诗境览江山之胜景、品英雄之壮举、悟诗人之情怀,那定是一段美妙的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