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框架与工具.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6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课堂观察框架与工具.doc

课堂观察框架与工具.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精编资料我们决定以重新构建听评课的框架作为突破口.于是我们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的文献参考了大量课堂评价量表历时半年研制出第一个听评课框架并命名为《余杭高级中学...框架课堂观察框架与工具沈毅林荣凑吴江林崔允漷等一、背景与说明2005年3月浙江省余杭高级中学成为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的实验学校这意味着大学与中小学伙伴关系的真正确立。我们在合作探讨“基于合作的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深深地感受到听评课作为一种合作研究方式它对于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审视我们当下的听评课却又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如简单处理、任务取向、不合而作等。究其原因最关键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老师们缺少听评课的框架即我“依据什么”听评课二是听评课的活动很不规范即“如何”听评课于是我们在崔允漷教授及其团队的指导下开始了听评课的研究。我们决定以重新构建听评课的框架作为突破口。于是我们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的文献参考了大量课堂评价量表历时半年研制出第一个听评课框架并命名为《余杭高级中学课堂观摩框架》。首先我们按照课堂活动发生的要素将课堂分解为教师、学生、学习媒介、课堂文化四部分。这样我们建立了“教师技艺、有效学习、学习内容、课堂文化”四个维度的课堂观摩框架。每个维度下设置了一些观摩指标每个视角下再设置一些观摩点如“教师技艺·引起并能保持注意力”设置了四个观摩点即告诉学生学习目标适当地保持上课的进度监控注意力的保持情况定时激发注意力保持学生的责任感提问的技巧。框架研制出来后生物组进行了小范围的试验。我们发现这个框架为教师理解课堂提供了一个支架为教师观摩课堂提供了一些可操作的观摩点出现了课后评课中大家都能说的好现象。但是如下的问题依然存在一是观摩之后老师们的发言还是重在评价二是我们到底需要关注哪些课堂现象各个维度下的观摩指标罗列得不完整为教师理解课堂带来困难三是各个观摩点的设置不够聚焦。到了2006年4月我们带着试验的喜悦与存在的问题与崔教授的团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讨论的问题主要聚焦在1什么是课堂观摩观察2课堂的四个要素如何分解和定位3各维度下的指标如何确立并构成相对完整的框架4观摩观察点怎样确定崔教授从听评课的哲学、社会学、技术工具三个层面对课堂观察进行了定位详见《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第9B期认为课堂观察应该是一种教师的日常生活一种专业的在职学习一种合作的校本教研。为此我们对《余杭高级中学课堂观摩框架》进行了全面的修订。修订的内容集中体现在下列四个方面1观察维度。我们认为课堂是由课程、教师、学生、课堂文化四部分组成的以此为基础确立了这四个观察维度。2观察指标。分析每个维度我们找出了其中核心的、又可观察的属性并将这些属性确立为观察指标这样每个维度下有5个一级指标合计20个。3观察点。课堂是极其复杂的要将每个指标下的具体行为都罗列出来是不现实的也没必要。于是我们以举例的形式列出了每个一级指标下的3至5个二级指标这样就有了合计83个观察点。4观察点的呈现形式。观察点的呈现不再用评语的形式而是用问题的形式旨在引领教师去思考而不是评价课堂。此外我们对听评课的程序进行了严格的规定确立了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的观察程序并探讨了它们的时间、程序与内容。在此基础我们综合各方意见制定了《余杭高级中学课堂观察手册》试用版。2006年5月我校的课堂观察试点工作在生物和化学组全面铺开。一年多来生物和化学组开展大型课堂观察对外展示5次小型课堂观察组内开展20余次。在试验过程中我们又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5个方面1关于课堂观察的培训理论与框架即如何理解与利用课堂观察框架2关于观察点的选择与观察目标的适切性即如何选择与开发观察工具3关于课堂观察程序三个步骤的时间与内容特别是课前会议的时间与内容如何确定4关于观察结果的解释、类推问题。5关于课堂观察的适用范围问题。伴随着这些问题的逐步澄清2007年9月学校决定将课堂观察作为一种有效的校本教研方式在全校各教研组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宣传并鼓励各教研组或合作体继续深化课堂观察的探索积累各个学科的经验。恰逢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宁夏银川一中的同仁有意结伴同行共同来研讨中国式的课堂观察且带着宝贵的经验来我校交流这是给我们极大的鼓励。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确实感到需要总结自己一年多采在实践中的探索经验并据此考虑修订《余杭高级中学课堂观察手册》试用版。2007年11月我校课堂观察手册的主创人员与崔教授的团队再次相聚在回顾一年多来课堂观察的实践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课堂观察的知识基础问题。这次修订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观察框架。对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进行了重新定位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这样的维度表述使课堂观察更有方向感使观察者更明白观察什么并按照新课程的理念重新确定了四个维度的顺序突出了学生的学习。2观察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