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人格权商品化的法律规制与救济的中期报告.docx
上传人:快乐****蜜蜂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KB 金币: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论我国人格权商品化的法律规制与救济的中期报告.docx

论我国人格权商品化的法律规制与救济的中期报告.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论我国人格权商品化的法律规制与救济的中期报告一、背景和研究目的人格权包括人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等方面的权利。由于人格权作为一种专属于个人的非财产权利,其在现代社会存在着被商品化的趋势,给人的尊严、自由和安全造成了侵害,需要得到适当的法律规制和保障。因此,本中期报告的研究目的是深入探讨我国人格权商品化的法律规制及救济问题,为社会和法律实践提供对策建议。二、人格权商品化的现状与问题1.现状目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一些商业公司通过使用个人肖像、姓名等作为广告形象来宣传自己的商品或服务,给公众造成了过度的商业宣传。同时,互联网的普及也增加了人格权的侵害风险,一些个人隐私信息被泄露,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2.问题人格权商品化的问题主要来自于以下两个方面:(1)社会伦理问题:这种商品化不仅严重削弱了公众对人格权宪法权利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将人格权降格为商品,表明了社会对其价值和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2)侵权问题:在商业活动中,商家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着不平等的关系,有些商家往往滥用消费者的人格权,侵犯他们的隐私权、名誉权等人格权利,从而导致消费者利益受到损害。三、我国人格权商品化的法律规制与现行构架1.法律规制我国人格权保护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宪法、民法典、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广告法等。这些法律法规综合规定了公民对人格权的保护、人格权利的界定和责任的追究等方面的问题。2.现行构架现行的人格权保护构架主要包括媒体监管、司法救济、社会公众监督和商家自律等方面。这些机制对人格权的保护相互协同,实现了人格权的全方位保护。四、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1.问题虽然我国法律法规对人格权的保护已经做得比较完善,但是在实际执行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立法存在不足:目前,我国媒体与互联网的发展迅速,但是相关法律法规并未及时地进行修订,与时俱进。(2)立法规定过于宽泛:我国现行法律就人格权的规定比较笼统,其中的术语定义也不够明确,导致实践执行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争议。(3)司法救济难以实现:随着互联网信息的泛滥,很多人格权侵害行为难以跟踪,加之司法系统的瓶颈状态,司法救济的有效性存在不足。2.对策建议(1)加强立法对人格权的保护,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下,应更加关注数字人格的保护,明确这一方面的法规(2)明确法律规定对人格权的界定,并对人格权的违法行为规定相应的责任追究(3)增加对商家的监管与惩罚,引导商家增强法律意识,保护消费者人格权(4)加强社会公众的监督,通过媒体宣传等方式提高公众的权利保护意识(5)推动计算机技术及其相关工具的进一步应用,为人格权保护提高效率。同时,需要建立有效的司法救济体系,认真严格的判决权利侵犯事件五、结论本中期报告的研究发现,我国当前人格权面临着严重的商品化问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法律规制和救济机制加以保护。科学、合理的立法和配套的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些问题。只有从制度上切实加强模式,才能更好的保护个人隐私、权利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