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教案人文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系主教教师:赵洪伟二零零八年八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一、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分析1.政治工作。政治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政党、团体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如阶级斗争、政权建设、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等。具体地说,像组织工作、干部工作、保卫工作、统战工作、纪检工作等,都属于政治工作的范畴。2.思想工作。思想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或群体帮助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思想,改变偏离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所进行的活动,其目的是使人们的思想更符合客观实际,以便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其内容总体上可以分为政治性的思想工作和非政治性的思想工作。思想工作与政治工作的关系:从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演变过程上看,思想工作与政治工作在概念上有着内在的联系。(1)同时两者又是存在一定的区别的。思想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或群体帮助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思想,改变偏离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所进行的活动,其目的是使人们的思想更符合客观实际,以便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政治工作则是一定的阶级、政党、团体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具体地说,组织工作、干部工作、纪检工作等都属于这一范畴。(2)在实际工作中,思想工作与政治工作往往密切相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完全等同。3.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事实上覆盖了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但并不包括它们的全部。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和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的叠加、融合。4.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一般意义上,二者在概念上可以通用。前者的含义较广,后者的含义则狭小一些。后者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的或基本的内容,受政治制约的思想教育,侧重于理论方面的政治教育。在实际工作中,工厂、农村、机关等多使用“思想政治工作”这一用语;在学校主要使用“思想政治教育”。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象1.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使人们形成符合社会发展所要求的思想品德,进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从根本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学就是研究如何做人的工作的学问,因而它要研究人,但不能因此说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因为认识复杂的多面体,思想政治教育学不可能研究人的一切。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思想政治教育学也只是研究人的社会属性的其中的重要方面,即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质的形成、变化和发展。2.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1)这个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内在根据。(2)这个矛盾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推动着它的发展。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和动力。(3)这个矛盾还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其他矛盾。如教育者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的矛盾、教育着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都可以看做是上述特殊矛盾的具体表现。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范畴是人的思维对客观事物的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并没有统一的说法。因学者的各自研究角度不同而不同。概括起来有五个方面:起点范畴是思想和行为;中心范畴是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中介范畴包括疏通和引导、言教和身教、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教育与管理;结果范畴是内化和外化;终点范畴是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社会是揭示人的本质和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重要范畴。个人是历史的具有社会性的个体;社会则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和运动发展的人类共同体。这一对范畴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思想与行为思想与行为就是揭示人的思想活动和行为表现相互关系的范畴。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思想是指制约人的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总和,既包括部分理性认识,又包含有感性认识、情感和意志等成分;行为则是在思想支配下所产生的言论、活动等外在表现。二者关系: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改变行为。行为表现思想,又通过其效果检验思想。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教育主体是指教育过程中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的教育者;教育客体则是指接受教育影响的受教育者。两者的双向互动过程就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主题和客体就是反映教育着和受教育者相互关系的重要范畴。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是主体,处于主导地位;受教育者是教育对象,是客体。二者关系: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界限是相对的。教育者既是主题又是客体:一方面,教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