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为什么要了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二、政治和政治制度和政治系统(一)政治亚里士多德说政治就是“城市生活”。马克思说政治表现了“阶级之间的斗争”。列宁则认为政治是“经济集中体现”,有时候他又觉得政治是“一种艺术”。毛泽东、邓小平。孙中山: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就是政治。美国政治学会主席伊斯顿说政治就是“关于价值物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原始人猎获的食物。大家推举的民主政治,氏族里最年长的家长制;受命于神权政治;遗传决定的世袭制。政治就是管理公共事务。权力是政治的最本质特征。亚里士多德把人称为天生的政治动物。人类有多种多样的政治:奥林匹克政治、联合国政治、大学政治、(二)政治制度PoliticalRegime为了有效地管理公共事务而制定的一系列取得权力、分享权力、运用权力,以及限制权力的原则,就是一个社会的政治制度。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一套规则即政治制度。包括:A如何产生管理者。世袭、嫡长子世袭制、合理性、公平、君主立宪制。B管理者有多大权力,如何限制管理者的权力。C管理者之间的权力关系。(三)政治体制(Politicalinstitutions)政治体制是指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建立起来的一套政治机构,一般包括有官方地位和法律权威的议会、政府、司法机构等。政治体制是指政治制度的实体部分,包括政权机构、政党和其他政治组织的形式和运行方式,相互间联成一个整体。(四)政治系统(Politicalsystem)是指用系统分析模式和结构功能分析模式研究政治制度时经常使用的概念。政治系统理论家把政治系统看做无法看清其内部运转的“黑箱”,重点研究政治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如经济系统、文化系统、宗教系统、生态系统、心理系统、国际政治系统等。根据控制论原理,用政治系统模型可以解释政治制度、政治决策、国际政治等各种政治现象的互动作用。(五)国体、政体问题毛泽东同志认为,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阶级决定着国家的阶级性质;政体是指“政权构成的形式”,即政权机关的形式。西方现行各种政治制度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形成的,属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范畴;这种反映国家性质(即国体)的基本政治制度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只有社会的经济结构和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变化时才能改变其性质;在相同的政治制度下,可能有几种不同的政治体制(即政体,如君主共和制、民主共和制等);通过适当的政治体制,才能维护或发展政治制度;但在一般情况下,政治体制的演变或革新不会改变政治制度的根本性质。政治制度是人的创造性的产物,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政治制度还反映了各个民族在文化和历史传统方面的差别。性本恶的心态,在制度中设置了一重又一重防范统治者滥用权力的措施,如分权与制衡、限任、弹劾之类。基督教人、深受儒学说影响的东亚国家,则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的说法,因而政治制度中殊少对统治者,特别是最高领导人的监督和制约。只是到近代受到西方的影响,才在制度中增加了这方面的内容。三、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共同特征(一)几种不同国家观念“国家”这个概念具有极严格的内涵,西方文字可以用不同的单词来表达地理含义的国家(Country)、民族含义的国家(Nation)和政治含义的国家(State)概念。古代西方的“国家观念”是指导国家看作各种社会团体中的一种。他们认为,人类社会早期的社会团体都是自然形成的,国家是自然形成过程的最终结果,是自然的产物。柏拉图在《理想图》一书中把国家与社会等同视之,认为国家权力也同社会一样,是人类生活中须臾不可缺少的东西。近代西方的国家观念以权力为核心,把国家看作是权力的原始表现形式;上帝的意志则是国家权力的基础。按照这种国家观念,统治者(主权者)与被统治者(人民)的关系是一种理所当然的关系,“君权神授”,君主是国家的化身,有保护各种利益的制订法律的职责。因此,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世1661年亲政后公然宣称:“朕即国家。”让·博丹(1530—1596)在《共和国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以“国家主权论”为特征的国家观念。他认为,国家(Nation,即民族概念的国家)是由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组成的,主权是超越全体臣民的无上权力,不受法律制约,人民应该服从主权。后来,“国家主权论”成了专制君主争取至高无上权力的理论依据。到了17、18世纪,随着“法治国家”理论和民权学说的发展,产生了一种以“法律主权论”为特征的国家观念。这种新的国家观念以法律为核心,即认为除了“国家权力”(主权者的权力)以外,同时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