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之中医对病理表现的认识.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9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医学论文之中医对病理表现的认识.doc

医学论文之中医对病理表现的认识.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创先职称论文发表网www.lunwen1998.com中医对病理表现的认识1.气虚当“某脏”功能之气产生不足时则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被称为“某”脏气虚证”,例如“肺气虚”、“心气虚”、“脾气虚”或“肾气虚”。中医“气虚”主要指全身衰竭或多脏器功能衰竭,可称之为“多脏腑气虚证”或“全身气虚”。这种情况下,乏力是最突出的表现,具有代表性,往往伴随营养不良,和消化系统受累关系最大,这种情况下“气虚”和“脾气虚”含义接近。2.风邪在自然界,风的特点是活动范围大,易于在强度、方向和地点等方面发生变化。西医认为自然界的风不会进入人体,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因而风不是病因。中医利用上述风的特征来描写某些临床表现,用于命名和分类。例如,荨麻疹的特征是:出现突然,发展迅速,时隐时现,出现的部位不固定,皮疹存在的部位更换频繁,这些特征和“风”的特点相吻合,因而被中医称为“风团”,属于风证。3.寒邪在寒冷季节,自然界的水被冻结后不能流动;物体的体积缩小;空气中的水蒸气被析出,造成空气和物体潮湿或出现露水;植物生长缓慢甚至完全停止;动物外出活动减少甚至冬眠等。“寒”的特性从上述现象里总结出来,有低温、流动不畅或凝固、收敛、活动迟缓或减少、潮湿多水等特性。人在寒冷状况下表现为怕冷喜热、皮肤呈鸡皮样改变、肢体呈蜷缩姿势,不显性失水减少,尿量增加等,这些表现,具有上述“寒”性的特点,被中医为“寒象”。慢性疾病基础代谢率往往降低,可出现上述的表现。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时,表现有体温低、畏寒、缓脉、水肿等,这种情况被称为“虚寒”。发病初期,患者的一般状况良好,在体温急剧上升期可出现寒战,可称为“实寒”。4.湿邪物体所含的水分受外界湿度的影响,潮湿意味着水分含量增多。中医认为潮湿的环境可影响健康,利用湿的特征来描述一些临床表现并用于命名和分类。水分增多的表现有:多尿、大便质软甚至腹泻、痰量多、痰质稀、腺体分泌物亢进、疮面渗出物增多、局部或全身水肿等,具有这些特征的临床表现被中医称为“湿证”。西医认为,人体和物体不同,虽然人体不显性失水也同样受外界湿度的影响,但作用很小,潮湿的环境一般不会影响体液含量,潮湿不是西医的病因。5燥邪物体水分含量减少时,物体会有干燥的外观。中医利用这一现象来解释病情,把人体组织结构、分泌物、排泄物水分减少的表现称为燥证,可表现为口渴、口干、尿少色黄、痰稠难咳,可伴随声音嘶哑、痰中或大便带血的症状。西医认为,气候干燥对深部组织的作用很有限,不属于病因。6.脏腑功能失常6.1“肺”功能失常中医狭义肺的病理表现和西医一样,也是咳嗽、咳痰、气短等。广义肺的病理表现还应包括构音障碍、排便困难等。一般只限于理论,实际工作很少用到这些知识。6.2“心”功能失常狭义“心”的病理表现是西医的精神症状。广义“心”的病理表现和血流动力学异常、外周神经病变有关。6.3“脾”功能失常“脾”的病理表现是西医的消化机能减退、营养物质的储存障碍,如恶病质。如恶病质。6.4“肝”功能失常“肝”有调节其他脏器的功能,一般来说是促进作用,例如:(1)在血压方面.主要的表现是实脉或弦脉,血压增高。(2)对消化道动力的调节方面.表现为消化道张力和蠕动的异常。(3)对血液凝固性的调节方面,表现为出血或血栓形成。(4)对肌肉活动调节的方面,表现为抽搐和瘫痪。(5)对微观物质和宏观物质转变的调节方面,表现为局部物质含量异常。当“肝气”在人体局部的作用减弱时,局部宏观物质增多,硬度增大,出现固定肿块。(6)宗气受“肝”的调节。肝气虚则宗气壅滞,不能推动血液运行。局部宗气不足,则出现“血瘀”表现,因此说“气滞”则“血瘀”,气血不通畅被认为是疼痛的原因。6.5“肾”功能失常(1)基因异常的表现,如遗传基因缺失、染色体畸形、(2)先天性疾病,如发育迟缓、先天痴呆、先天耳聋、畸形等。(3)生殖系统疾病,如不孕症、痛经等。6.6胆功能失常主要表现为黄染等。6.7膀脱功能失常表现为尿路感染,也应包括肾性水肿。6.8大肠功能失常表现为腹泻或便秘。此篇医学论文简单从中医的角度解释了对病理表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