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教案(精选5篇).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2.4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教案(精选5篇).pdf

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教案(精选5篇).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教案(精选5篇)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教学重点:通过对人物言行、神态等描写的分析,帮助学生体会郝副营长为了幸福的明天,宁愿牺牲自己生命的崇高品质。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及课文中心之间的联系。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2.教师提问:①你见过什么灯?它们的形状是怎样的?分别用在什么地方?②这些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些灯,生活会是怎样的?有了这些灯生活又变得怎样?(学生联系实际,在说的过程中已经对“我”漫步__广场感到“光明”和“温暖”有了具体的认识。)二、理清课文脉络。1.读课文,弄清人物间的关系。(“我”与郝副营长,虽然工作性质不同,但目的是一个,即消灭国民党__,解放全中国。)2.读课文,通过填空弄清火光与的关系。(1)战斗间隙,郝副营长划着______,借着______看一本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______。他充满了对未来的______。(2)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______,突击连马上______,后续部队在黑暗里______,在这______的时刻,郝副营长划着火柴,点燃了______,______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3)战斗胜利了,现在孩子们能够在______学习,可他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______。(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使学生体会到微弱的火柴亮光使郝副营长对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用点燃那本书的微弱火光照亮了通向胜利的道路,也照亮了他人生最光辉的时刻。)3.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三个“多好啊”的句子,加以体会。(1)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对__广场“”的赞叹,引起“我”的回忆。)(2)“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郝副营长看了书中插图后,对图上的孩子能在下看书深感羡慕)(3)课文第七自然段。(说这话的依然是郝副营长,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三、指导朗读(指读、组内读、齐读等形式)1.指导学生读回忆部分(3——11自然段)。郝副营长的话要读出沉思、询问、回忆、憧憬的语气;激战部分要读出“猛烈”、“着急”;战斗结束部分,语速放慢,读出对战友无限崇敬之情。2.指导朗读课文首尾段。这部分总的基调是流畅,读出对战斗深沉的怀念。3.感情朗读全文。四、延伸拓展1.简介作者,鼓励课外阅读。2.写出学习*后的感想。五、布置作业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七根火柴》、《三人行》。板书设计:深情地憧憬壮烈地牺牲舍生忘死毫无遗憾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教案【篇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七个二类字,学会四个一类字。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薛谭学讴》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列子》的大致内容,了解列子其人。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内容,感悟其中的寓意。教学重点: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内容,感悟其中的寓意。教学难点:借助注释,理解并说出每句话的意思。教学准备:查找《列子》相关资料,找《列子》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故事,读一读。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方法:读中感悟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介绍《列子》相关资料。二、读古文,感受寓意:(一)、读课题《薛谭学讴》,你读懂了什么?薛谭学习唱歌。(二)、出示小组合作学习提纲: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能用自己的话讲《薛谭学讴》的故事。(三)小组汇报,教师相机指导。1.扫清难读的字:讴遂弗止郊衢响遏行云2.结合书下注释,理解这篇短文的大意。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把秦青的本领全部学完,自己就以为统统都会了,便打算向老师先辞回家。秦青没有阻拦他,并在城外的大路旁给他设酒饯行。席间,秦青轻轻地击着拍子,唱了一支十分悲壮的曲子,歌声把树林都震响了,使天上飘动着的彩云也停住不动了。薛谭听了,便连忙向老师谢罪请求回去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再也不敢说学成回家的话。3.感受人物形象,从故事中受到启发。【说明】这则寓言告诫人们,读书、学习浅尝辄止的人,不可能有大成就。学识技艺,是永远没有穷尽的.这里也给我们以启示:一方面可以说恰当的正面教育可收到很好的效果。道理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当反过来用它来指导学生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