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doc

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王燕一、教材分析《苏州园林》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说明文课文没有泛泛地介绍苏州园林的景物,而是抓住"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体特征,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处到小处,作了富于艺术性的说明,从而使读者不仅了解了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又得到美的享受,是一篇很好的说明文的典范,对指导学生写作、陶冶学生的情感大有稗益。二、学情分析首先,这是初二年级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说明文,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掌握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明确说明对象是什么;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理清说明顺序;找出说明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等,会让学生终身受益其次,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课文、分析品味语言、鉴赏美的能力,教师要敢于放手,善于引导、激发,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增强学习信心,激发探究兴趣。三、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积累“轩榭、败笔、嶙峋”等词语。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3.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初步学写说明文。过程和方法目标:1.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2.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体会作者抓住了苏州园林的哪个特征,又是怎样突出这个特征的。2.学习本文严谨的结构层次。4.熟悉说明方法,学习用比较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写作意图,进而体会作者写作思路,理解文章结构。2.在把握全篇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练习进一步加强对说明文的分析掌握。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有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叶圣陶先生的生花妙笔,一起去苏州的园林逛一逛吧。二、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代表作品有《稻草人》、《倪焕之》、《多收了三五斗》等。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1、教师检查预习,强调重点积累的词语。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两遍,请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回答问题:文章是从什么角度,分析介绍苏州园林的?学生明确:文章是从欣赏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总的特征介绍的。四、划分层次,理清全文思路,把握作者的说明要点及说明顺序。1.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第一部分(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地位及特点第二部分(3~9)角落的构图美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2、作者是按怎样的说明顺序来介绍苏州园林的?(先总后分)五、课堂小结文介绍了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说明顺序合理,说明方法得当,在领略苏州园林艺术美的同时,借鉴作者说明的技巧,力求学以致用。六、板书设计第一部分(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地位及特点第二部分(3~9)角落的构图美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七、布置作业1.积累下列词语。轩榭、败笔、嶙峋、镂空2.课后了解有关说明方法的知识,简析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