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激发兴趣、提高质量兴宁市叶塘镇中心小学朱惠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并非先天有之,而是靠后天的培养、激发。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愉快活跃的气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导入新课,引起兴趣导入新课是新授课的首要环节,精心设计好开讲,或制造悬念,或创设情境,有利于活跃气氛,使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学习,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我在上“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练习课时,利用得小红花为诱因来引起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我就这样导课:“同学们,今天我们采取比赛的方法进行100以内加减法的练习。8小题为一组,做对一组题,老师在作业本上画一朵小红花,看谁得小红花最多。”几句话就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这样导入新课,就能使学生带着极高的兴致去练习了。二、教法灵活,激发兴趣低年级学生的兴趣一般容易引起,却难于保持和进入较高状态,如果能根据教材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充分发挥教材的魅力,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设计出有利于突破教材关键,有利于思维训练的“设问”,设置悬念,学生才能生疑,产生求知欲,激发兴趣。例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通过具体的例子,如:5+5+5=(),5+5+5+5=(),先让学生说出算式结果,然后,算7个5、8个5相加的和,学生感到麻烦,我就抓住时机,问学生,如果有更多的5相加呢?有没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呢?老师的话激起了学生求知的兴趣。这时,我告诉学生说:“有,这节课大家就一起来学习这种简便的算法。”比如3个5相加,就可以写成5×3,4个5相加就可以写成5×4。通过质疑,学生产生了探索新方法的兴趣,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创设质疑心态,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学生的大脑产生特有的兴奋,驱使他们不断设法探究来获取心理上的满足。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三、采用直观教具,保持兴趣在教学中,教师注意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适时地调整教学方法,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优化教学过程,运用多种手段辅助教学。就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教学效果。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自我约束力差,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因此我在选择教学方法时,主要采用直观演示和学具操作方法,再辅之谈话法。例如,我在教学除法时,先让学生准备了各种学具:木棒、纸条等等。在课堂上,我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操作,比如,让同学们把9根木棒(或纸条、书本等等)平均分成三份,看看每份是多少?在反复的实践中,同学们就自然获得了除法的初步知识。一节课下来,同学们很容易就接受了新知识,也保持了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四、及时评改练习,提高兴趣数学教学中,几乎每堂课都有练习。而且书面练习最多。教学中,如果学生能及时知道自己做的对,就会觉得高兴,从而增强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如果发现做错了,就能及时改正,激起上进心。所以,数学教师要力争做到当堂练习,当堂评改。使学生及时知道自己的练习结果,提高学习兴趣。当堂评改可以采取多样的方法。首先,可以由教师评改。老师可以设计几组练习,学生边做老师边改。学生能做几组就做几组,不搞“一刀切”。这样就能够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练习。其次,可以采取学生自改。让学生完成练习后,对着答案自改。然后,通过学生举手来了解练习情况,根据情况来决定用怎样的纠正方法。可集体纠正,也可个别指导。最后,我们可以师生一同进行批改,先由老师把几个成绩好的学生练习批改后,让练习全对的学生去当“小老师”,批改其他同学的练习,老师就可以去辅导学困生的练习。最后,教师根据情况反应,决定纠正方法,及时纠正。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综上所述,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在钻研教材的同时,注重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和趣味因素,从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乐学。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备注:此论文于2007年10月在《梅州教育》月刊2007年第10期(总第102期)上发表班主任工作计划一、了解学生思想状况。了解和研究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我接手该班已经有半年了,对学生的情况可以说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的内心世界,我还不敢说完全掌握。为了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途径:⑴与学生交谈。有计划地利用班会课与思想品德课与学生交谈,通过召开中下生座谈会、召开班干部会议等方式来了解学生情况,增加师生感情消除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隔膜,有利于开展工作。⑵不定期检查学生的作业。通过平时的观察与检查学生的书面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进度,学生出现较大的进步要及时鼓励与表扬,当学生的成绩出现较大的退步时,要及时调查原因,扭转局势。⑶进行家庭访问、召开家长会。通过与小学生父母的对话,了解小学生在家庭、社会等方面的表现情况。争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