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及碳的化合物.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M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碳及碳的化合物.doc

碳及碳的化合物.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六单元碳及碳的化合物》单元测试姓名班级分数相对原子质量C12O16Ca40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二氧化碳的下述用途没有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CO2用作气体肥料B.CO2用于灭火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CO2用来制Na2CO32.下列物质中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是()。A.H2B.CC.CO2D.CO3.轻轨电车是近年来城市发展的一种无污染的新兴交通工具,当轻轨电车开动时,轻轨电车与架空电线的接触点由于高速摩擦会产生高温,因此接触点上的材料应该具有现耐高温,不易氧化,能导电的性质,你认为接触点上的材料应选用()A.金刚石B.铝C.石墨D.铜3.纳米材料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纳米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直径为几个纳木(1纳米=10—9米)的空心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纳米碳管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B.纳米碳管是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C.纳米碳管材料如果完全燃烧,生成物是二氧化碳D.纳米碳管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4.鉴定集气瓶中某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常用()A.倒入紫色石蕊试液并振荡B.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C.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D.倒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最合适的原料是()A.石灰石与浓盐酸B.石灰石与稀盐酸C.碳酸钠与稀盐酸D.石灰石与稀硫酸6.实验室制备大量二氧化碳气体时一定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A.滴液漏斗B.锥形瓶C.酒精灯D.集气瓶7.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A一定是单质B一定是金属C可能是混合物D可能是化合物8.在右图所示装置中,有四支充满不同气体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当拔开塞子时,试管中水位上升最高的是()A.空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氮气9.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物质一定是()A.含碳元素的化合物B.含碳、氢元素的物质C.含碳元素的单质或含碳元素的化合物D.无法判断10.小红和小瑛为了探究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CO2,设计了如下图的装置,采用方法正确的是()A.向甲吹气B.由甲吸气C.向乙吹气D.由乙吸气11.下列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C+2CuO高温2Cu+CO2↑(B)H2+CuO△Cu+H2O(C)CO+CuO△Cu+CO2(D)Fe+2HCl===FeCl2+H2↑12.发现室内煤气(主要成分是CO等)时,应先做的是()A.拨打急救电话120B.迅速做人工呼吸C.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D.立即打开换气扇13.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和用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相比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反应都不需要加热B.反应原理都是分解反应C.前者用排水法收集后者只能用排空气法收集D.所用药品的状态完全相同14.O2和CO2在性质上的相似点有()。①都具有氧化性;②都具有还原性;③都易溶于水;④都能跟碳反应;⑤都是气体;⑥都是氧化物;⑦都可用于灭火;⑧通常状况下密度都比空气大。(A)②④⑤⑧(B)①③④⑤⑥⑧(C)①④⑤⑦⑧(D)①④⑤⑧甲乙丙丁黄铜片铜片浓氨水酚酞溶液二氧化碳水澄清的石灰水15.通过下列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不合理的是()A.甲实验中黄铜片能在铜片上刻画出痕迹可以说明黄铜的硬度比铜片大B.乙实验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着,又可以说明氨水显碱性C.丙实验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D.丁实验既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又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填空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生石灰碳酸钙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碳酸根离子熟石灰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类型①碳不完全燃烧属于反应;②高温下碳跟二氧化碳反应属于反应;③高温下碳与氧化铜反应属于反应;3.用墨书写的字或画能保存多年不褪色,以及用木材作电线杆时,把它埋在地下的部分表面烧焦是因为。4.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气体,通常有以下几个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连接装置③加入大理石④加入稀盐酸⑤收集⑥验满其中排列顺序正确的是5.向盛放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中通入足量的CO2,溶液变为色,原因是;将变色的溶液加热,溶液颜色,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6..盛石灰水的瓶子敝开放久了,瓶内壁会出现一层白色固体物质,该物质的化学式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可用除去该固体物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7.实验中除去混在CO2中的少量CO气体,常采用;除去混在CO气体中的少量CO2气体,常采用。8.意大利有一“狗死洞”,游客牵着小狗进入洞中,小狗会晕倒在地,而人却安全出入。后来科学家波曼尔发现洞内湿漉漉的泥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