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带来的思考.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朗读者》带来的思考.doc

《朗读者》带来的思考.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朗读者》带来的思考15岁的少年米夏与36岁的女人汉娜偶然相遇,此后是小说作者施林克对他们露骨的性爱纠缠描写。这本小说的第一章是够引人入胜的,满足了大部分人的猎奇心理。然而接下来的第二章,拷问灵与肉的时候到了。施林克的笔墨一如既往的冷静庄重,却又是以沉思内省的笔触开始了最精彩部分的描写。汉娜不辞而别。后来米夏成为法学大学生,又在法庭上看到了她。她的身份已经是正在接受法庭审判的前纳粹集中营女看守。在旷日持久的法庭辩论中,米夏作为旁观者,回忆了自己在和汉娜性爱之前每次必做的功课——高声朗读,以及他们在野外伴游时汉娜对字条视而不见的经历,终于明白了一些真相——汉娜是个文盲,汉娜一直在掩盖这个她认为是最大羞耻的秘密,包括她放弃了提升职位的机会,去做不需要识字的女看守,也是为了保护这个秘密。汉娜不再隐瞒自己曾经是集中营女看守,然而她甚至为了避免遭遇辨认笔迹这样可能使自己是个文盲的秘密暴露的事情,而承认罪行都是自己干的。汉娜被判终身监禁,米夏的朗读重又开始,他把自己朗读的录音带不定期邮寄到监狱。汉娜实在是真诚的人。在纳粹历史的罪恶中,汉娜也是受害者,但在法庭上她没有丝毫的隐瞒和为自己辩解。同样,在和米夏的爱和性方面,她也毫无保留,她非常倔强非常真挚地爱着,小说表现的不是两代人的代沟,而是普通人的爱情故事。汉娜在监狱学会了写字和阅读。最后还被提前释放,然而她却选择了上吊死亡,不愿意重回社会。纳粹的历史,是一段罪恶的历史。象汉娜这样的人真诚忏悔了,然而也有象米夏在寻访集中营的路途中遇到的汽车司机那样的不愿意忏悔的人。这使我想起中国那场十年之久的苦难。当年很多人年轻气盛,也许身不由己,但现在却没有人愿意坦白忏悔,不愿意讲真话。记得季羡林先生曾在文章中,多次呼吁,希望国人能够不忘历史,勇于揭露不愿意示人的过去。《朗读者》小说的结构布局、线索安排、细节描写,无不精当微妙。尤其米夏对自己内心与行为的审视和追问,矛盾复杂心理和困惑的剖析非常深刻。这是一部具有足够重力的小说,它给予我们的思考是多方面的。不仅有对性爱与激情的描写,对人生成长的诠释,对道德和罪恶的理解或谴责,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更包括对个人的自由与尊严的讨论,对人性中真诚与虚伪的拷问。尤其在最后一章,小说渡过高潮,汉娜已死,施林克的笔端却汩汩流出诸多拷问人们心房的墨水,犹如不绝于耳的低音朗读,让人沉思,亦让人隐痛或惊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