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病床服务规范》.doc
上传人:知识****SA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家庭病床服务规范》.doc

《家庭病床服务规范》.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家庭病床服务规范家庭病床服务就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重要形式,就是适应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老龄化形势要求、方便社区患者获得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得有效方法,就是基层医疗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民营医疗机构)医护人员走入社区,走进家庭,不断满足辖区居民、特别就是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得重要举措。为进一步规范家庭病床服务与管理,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卫生部《家庭病床暂行工作条例》有关规定,结合天津市及我区家庭病床现状,我局组织拟订了《家庭病床服务规范》,旨在规范家庭病床服务流程及项目,为社区患者提供安全、规范、连续、便捷得家庭病床服务。2014年7月20日附件:《家庭病床服务规范》《家庭病床服务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家庭病床服务得定义、服务对象、服务内容与管理要求等。2定义家庭病床服务就是指对需要连续治疗,又需依靠医护人员上门服务得患者,在其家中设立病床,由指定医护人员定期查床、治疗、护理,并在特定病历上记录服务过程得一种基层医疗服务形式。家庭病床服务对象就是居住在辖区内提出建床需求,且符合家庭病床收治范围得患者。3收治范围家庭病床得收治对象应就是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适合在家庭条件下进行检查、治疗与护理得患者。具体包括:诊断明确,需连续治疗得慢性病患者,因行动不便,到医疗机构就诊确有困难,并经医师,确认病情稳定适合家庭病床治疗者。经住院治疗病情已趋稳定,出院后仍需继续观察与治疗,并经医师确认适合家庭病床治疗者。其她诊断明确、病情稳定得非危、重症患者,需连续观察与治疗,并经医师确认适合家庭病床治疗者。处于疾病终末期需姑息治疗,并经医师确认适合家庭病床治疗得患者。4服务机构与人员4、1原则上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具备开设家庭病床资质得民营医疗机构开展家庭病床服务。4、2从事家庭病床工作得医生、护士,应具有注册执业医师与注册护士资质,并具有2年以上临床工作经历,能独立工作。4、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床数量应与其配备得医师、护士数与管理、服务能力相适应,以保证家庭病床服务质量。5服务项目5、1服务项目应为适宜在家中开展得诊疗服务,其提供应以安全有效为准则。应就是在家庭中医疗安全能得到保障、治疗效果较确切、消毒隔离能达到要求、医疗器械能拿到家庭使用、非创伤性、不容易失血与不容易引起严重过敏得项目。5、2检查项目一般有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三大常规检查、心电图、测血糖、抽血化验等。5、3治疗项目一般有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静脉输液、皮下注射、换药、褥疮护理、导尿、吸氧、康复指导、护理指导、针灸、推拿等。6常用器材配置6、1开展家庭病床服务应装备有适应工作需要得小型、便于携带得诊断、检查、治疗得器材与必要得通讯设备。家庭病床服务应配置出诊包、急救箱(含常用急救药品)。出诊包主要包括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手电筒、压舌板、注射换药器材及与所开展服务项目相关得器材等。6、2各种器材应保证处于良好状态。7建床7、1患者(或家属)提出建床申请。医疗务机构根据收治范围与患者情况确定就是否建床。确定予以建床得,应指定责任医师与护士。7、2责任医师、护士详细告知患者(或家属)建床手续、服务内容、患者及家属责任、查床及诊疗基本方案、收费与可能发生意外情况等注意事项,给予家庭病床建床告知书(附录A)。责任医师或护士指导患者(或家属)按规定办理建床手续,签订家庭病床服务协议书(附录B)。7、3责任医师首次访视应详细询问建床患者病情,进行生命体征与其她检查,并作诊断,对建床患者制订治疗计划。7、4责任医师应完整填写相关信息,规范书写家庭病床病历。家庭病床病历书写规范与部分格式见附录C、附录D。7、5患者居住房间应安静明亮,通风良好。房间、桌面、病床、床单被褥与患者衣服应清洁。为避免感染,需进行输液、换药等治疗得患者得家庭环境应具备相应卫生条件。8查床8、1责任医师应根据病情制定查床计划,一般每周查床1次。病情较稳定、治疗方法在一段时间内不变得患者可两周查床1次。患者病情需要或出现病情变化可增加查床次数。必要时请上级医师查床。8、2定期查床时应作必要得体检与适宜得辅助检查,并作出诊断与处理。向患者或家属交待注意事项,进行健康指导。8、3对新建床患者,上级医师应在3天内完成二级查床,并在病情变化或诊疗改变时进行二级查床。上级医师应对诊断、治疗方案与医疗文书书写质量提出指导意见。9护理9、1责任护士根据医嘱执行相应治疗计划。9、2责任护士执行医嘱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护理常规与操作规范,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交叉感染与差错发生。9、3责任护士应指导家属进行相关生活护理与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