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含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努力****星驰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含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docx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含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页码21页/总页数NUMPAGES总页数21页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含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含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一、本单元教学内容分析1.本组教材以“家国情怀”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以及习作、语文园地等教学内容。四篇课文有表达爱国情怀的《古诗三首》;有介绍毛泽东主席痛失爱子时的坚强精神的《青山处处埋忠骨》;有介绍革命前辈刘伯承事迹的《军神》;还有介绍革命前辈方志敏事迹的《清贫》。2.阅读本组课文让学生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通过学习真正感受革命前辈和革命军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伟大人格。二、本单元教学重难点1.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里活动。2.在习作教学中,指导学生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3.引导孩子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引导孩子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运用语言的能力。4.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单元首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3.教学建议:(1)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2)在习作教学中,指导学生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3)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单元首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三、本单元课时安排9.古诗三首……………………………………………………3课时10.青山处处埋忠骨……………………………………………2课时11.军神…………………………………………………………2课时12.清贫…………………………………………………………1课时习作:他_了………………………………………………2课时语文园地四……………………………………………………2课时9.古诗三首(《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仞、岳”等6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仞、岳”等6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4.体会古诗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4.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受戍边将士豪迈之情,热爱古诗,感受戍边将士的英雄气概;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5.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激发学生积累更多古诗,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解题入境。1.教师朗诵: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2.学生朗读欣赏古诗。3.了解乐府诗: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4.导入课题:这节课,你们将一起学习一首乐府诗《从军行》。(板书课题:从军行,学生齐读课题。)5.了解题目:《从军行七首》是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一组边塞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四十三。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其中的第四首《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6.什么是边塞诗?(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二、借助注释,理解诗意。1.初读古诗,整体把握。(1)教师范读: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2)学生把这首边塞诗先认认真真地读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声音洪亮,读得有板有眼。(3)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师生评议。(4)学生齐读古诗。2.再读古诗,理解诗意思。(1)理解诗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①学生闭上眼睛,教师轻声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看到的画面。②互相交流,从老师的朗读声中你仿佛看到了边塞的什么?(青海湖、铺天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