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四川省雅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是笛****加盟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4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全国百强校】四川省雅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全国百强校】四川省雅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雅安中学2022-2023学年下期高2021级高二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48分,每题2分)1.中国古代基层治理呈现出“皇权控里、绅权辅里、民治于里”的结构特点,因家对里控制的同时,乡绅和宗族等民间力量在道德教化、公益事业等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这反映了()A.中央政治权力下移B.基层治理兼顾国家和社会自主性C.基层自治色彩浓厚D.封建国家与乡绅争夺基层控制权【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中国古代基层治理呈现出‘皇权控里、绅权辅里、民治于里’的结构特点,国家对里控制的同时,乡绅和宗族等民间力量在道德教化、公益事业等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并结合所学可知,国家对里控制的同时,乡绅和宗族等民间力量在道德教化、公益事业等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体现了基层治理兼顾国家和社会自主性,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基层治理的特点,而非中央政治权力下移,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基层治理的特点,而非基层自治,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下表秦始皇东巡所立碑刻石部分记述名称记述《峄(yì)山刻石》“讨伐乱逆,威动四极”“经时不久,灭六暴强。”《之罘(fú)刻石》“六国回辟,贪戾无厌。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奋扬武德。”《东观刻石》“圣法初兴,清理疆内,外诛暴强。阐并天下,永偃戎兵。”表中有关秦灭东方六国之举的叙述,旨在()A.谋求统一全国的合法依据B.解释秦能统一六国的原因C.强化对秦王朝的政治认同D.宣扬“大一统”的价值观【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讨伐乱逆,威动四极”“经时不久,灭六暴强。”“六国回辟,贪戾无厌。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奋扬武德。”“圣法初兴,清理疆内,外诛暴强。阐并天下,永偃戎兵。”可知,碑刻内容强调了秦灭六国,使百姓安居乐业,从而强调秦统治的合理性,强化对秦王朝的政治认同,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秦统一后,而谋求统一的依据应该是在统一前,A项说法不准确,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材料强调秦灭六国的影响,而不是“解释秦能统一六国的原因”,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大一统”是儒家思想的内容,而秦倡导的是法家思想,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3.汉武帝南征北伐,东巡西幸,奢靡无度,致府库告竭,遂用聚敛之臣,“至于卖爵、更币、算车船、租六畜、告缗、均输、盐铁、榷酤,凡可以佐用者一孔不遗,独于田租不敢增益”。武帝此举()A.体现以农为本B.服务于汉初战事C.意在藏富于民D.确立了盐铁官营【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至于卖爵、更币、算车船、租六畜、告缗、均输、盐铁、榷酤,凡可以佐用者一孔不遗,独于田租不敢增益”可知,汉武帝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采取各种措施,唯独不增加田赋,体现了以农为本的治理原则,A项正确;汉武帝不属于汉初的皇帝,B项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据材料可知,汉武帝采取各种措施削弱了民间商人的财富,不属于藏富于民,排除C项;据材料可知,盐铁官营是汉武帝增加财政收入的措施之一,D项片面。故选A项。4.汉武帝时,“群士慕向,异人并出。卜式(人名)拨于刍牧,桑弘羊擢于贾竖,卫青奋于奴仆,金日磹出于降虏,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朋已”。这反映出,汉武帝时()A.选才呈现公平开放的特色B.尚未形成严密的选官体系C.注重门阀士族的政治地位D.选拔人才体现了不拘一格【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群士慕向,异人并出。卜式(人名)拨于刍牧,桑弘羊擢于贾竖,卫青奋于奴仆,金日磹出于降虏,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朋已”可知,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汉武帝时期广聚人才,让这些人才为他做出巨大的贡献,而这些人才的出身大都是比较低微的,比如说卜式他是割草放牧出身,而桑弘羊是低贱的商人出身,卫青是奴仆出身,金日磾是被俘虏的士兵,由此可知,汉武帝时期的选官体现了不拘一格的特点,D项正确;隋唐时期的科举考试打破了门第限制,有利于选才的公平开放,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选官体系的问题,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时期选官注重人才的品行,如孝廉,而不是注重门阀士族政治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5.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D.官员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由古代把“民之父母”、“爱民如子”等作为褒扬和肯定官员的专用名词可知,在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对官员的褒扬借用了家庭关系中常用的概念表达,即形象生动,又得到了普遍的理解和接纳,说明“家天下”观念的影响深远,B项正确;A项中说法不符合史实,中国古代官员是官僚政治的产物,是君主的奴仆,不是君主的血亲,并且本题是在分析官员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