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开县实验中学2016级高二生物实验专题训练八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又珊****ck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重庆市开县实验中学2016级高二生物实验专题训练八 WORD版含答案.doc

重庆市开县实验中学2016级高二生物实验专题训练八WORD版含答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开县实验中学2016级生物实验专题训练八1.(每空2分,共12分)白叶枯病是水稻的一种常见病,自然界中的水稻品种(甲)对该病都没有抗性。为了培育出抗白叶枯病的水稻品种,农科院的育种专家通过“神舟七号”搭载水稻种子进行空间诱变育种试验和机理研究,得到了抗白叶枯病的水稻品种(乙)。请依据所学生物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太空中高辐射、微重力等环境,可引起水稻种子发生的变异有。(2)科研小组为了弄清抗白叶枯病水稻的变异情况,做了以下实验:实验一:甲×乙→F1全为不抗白叶枯病植株;实验二:实验一中的F1×乙→F2中不抗白叶枯病植株:抗白叶枯病植株=3:1;实验三:实验一中的F1自交→F2中不抗白叶枯病植株:抗白叶枯病檀株=15:1;从上述实验可以看出:①若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请写出经太空育种得到的抗白叶枯病植株(乙)的基因型。②实验一中,F1植株的基因组成可表示为。③在实验三中,F2代中的不抗白叶枯病植株中共有种基因型。④若在实验三的F2中选择一株不抗白叶枯病的植株与抗白叶枯病植株杂交,其后代中不抗白叶枯病:抗白叶枯病为1:1,那么所选择的这株不抗白叶枯病植株的基因型为。⑤让实验二中得到的F2全部植株继续与抗白叶枯病植株品种杂交,则理论上,F3表现型及其比例应表示为。2.(10分)脂肪酶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某科研小组开展紫外线诱变选育脂肪酶高产菌株的研究。原始菌株1444粗壮假丝酵母经连续两次紫外线诱变,反复筛选,得到的突变株Z6和Z8。在40℃、pH7.5条件下测定所产脂肪酶活性,分别比原始菌株提高了l26%、150%。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突变是不定向,可能发生的相关突变有等类型(2)科研人员对上述三个菌株所产生的脂肪酶特性进行研究,获如下结果:实验一:为测定脂肪酶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稳定性,科研人员分别取上述三种菌株所产的酶液各20mL,分别与等体积的pH5~9的缓冲液混匀,置于4℃冰箱保存24小时后,将pH调至7.5,再加入等量的底物溶液,测定酶的相对活性。结果如图,与原始菌株1444相比,z6和z8的酶在不同pH条件下的。测定酶的活性的实验温度为℃。(3)实验二:分别取上述三种菌株的酶液各20mol,置于50℃恒温水浴处理60min,每隔10min取样一次,测定酶活性,同时测定三个对照组的酶活性并进行比较。本实验目的是,对照组所用的酶液应是。3.(28分,每空2分)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形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是A、a和B、b表示。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如图)。(1)图中亲本基因型为。根据F2表现型比例判断,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遵循。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另选两种基因型的亲本杂交,F1和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与图中结果相同,推断亲本基因型为。(2)荠菜果实形状的相关基因a,b分别由基因A、B突变形成,基因A、B也可以突变成其他多种形式的等位基因,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的特点。自然选择可积累适应环境的突变,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导致生物进化。(3)图中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然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在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的比例为;还有部分个体自交后发生性状分离,它们的基因型是。(4)现有3包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和aaBB的荠菜种子,由于标签丢失而无法区分。根据以上遗传规律,请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每包种子的基因型。有已知性状(三角形果实和卵形果实)的荠菜种子可供选用。实验步骤:①;②;③。结果预测:Ⅰ如果,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Ⅱ如果,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Ⅲ如果,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4.(10分)右图表示棉花的根、芽、茎在不同生长素浓度下的生长情况。请回答相关问题:(1)比较图中三条曲线,能说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棉花幼苗顶芽处的生长素浓度为b,则最靠近顶芽的侧芽处生长素浓度应为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回答),二者的生长情况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某棉农获知脱落酸可以促进叶片脱落的原理后,采收前在棉田喷施了一定量的脱落酸,试图除去棉花叶片便于机械采收,但效果不明显,为探究其原因,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实验假设: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