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05年我国钢铁工业发展态势一、今年以来我国钢铁行业经济运行情况1、钢铁产品产量持续高速增长2、钢材(坯)进口减少、出口增加铁矿石进口量预计全年2.4亿吨水平3、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4、钢材价格在高位运行中波动2005年4月末,国际钢材综合指数为151.3点,国内钢材综合指数为136.48点,国际比国内价差14.82点,2004年12月末价差为26.89点,缩小12.07点。国际国内板材综合价格指数变化趋势国际与国内市场价格指数变化趋势5、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大幅度回落前10位省市投资额完成情况不同类型企业投资所占比重情况钢铁投资资金来源情况6、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1-4月大中型企业实现利润情况二、2005年我国钢铁工业发展预期目标分析预测情况2005年企业汇总铁、钢、材产量增长情况2005年钢材主要品种产量增长预测情况2005年钢材表观消费预测情况三、2005年钢铁行业宏观经济环境与挑战(一)2005年宏观经济环境总体向好——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增长速度有所回落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呈现加快趋势。亚洲、南美、独联体经济增长势头良好中国正向工业化阶段大步前进,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全球经济持续增长,为钢铁工业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全球经济也存在不确定因素,主要是石油价格高企和美元汇率的无序变动、美国财政赤字居高不下、贸易磨擦不断增加以及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一)2005年宏观经济环境总体向好——中国经济继续呈现平稳、较快增长态势(二)2005年钢铁行业面临的新挑战——全球钢铁产能处在上升期全球钢铁产能处在新一轮增长期。2004年全球粗钢产量为10.546亿吨,比上年增加8530万吨,增长8.8%左右。中国钢产量占25.8%。2005年1-4月份,全球61个国家和地区粗钢产量为35934万吨,同比增长7.0%,其中中国产钢占29.5%。中国钢铁产能迅速扩张,2005年已具备生产3.5亿吨钢的能力。各企业追求产能扩张、实现规模经济的欲望依然强烈世界发达国家采取稳定本国产能、扩大海外投资的战略,发展中国家也不断增加产能,满足本国市场需求,这种趋势导致市场竞争、资源竞争更加激烈国际钢协最新预测2005年全球钢材消费量10.04亿吨,首次突破10亿吨大关,推算全球产粗钢11亿吨以上。2006年全球对钢材的需求量将进一步增长4.8%,达到10.5亿吨,粗钢产量将达到11.5亿吨以上。历年国内钢材消费强度变化趋势国内市场钢材消费由前几年高速增长转为平稳、较快增长国内市场钢材表观消费量已由2003年增长率28%回落到2004年增长率15%,回落13个百分点;今年1-4月分钢材表观消费量增长进一步回落到12%;固定资产投资消费钢材强度由2003年的4900吨/亿元,下降到2004年的4500吨/亿元。预计今年投资强度下降为4200吨/亿元左右。(二)2005年钢铁行业面临的新挑战——钢材进出口出现历史性转折2004年以来出口钢材大幅度增长2004年中国钢材进口大幅度下降,钢材出口大幅度增加,出口钢材超过1400万吨,实现了历史新突破,标志着我国钢铁产品由量变到质变,钢铁工业发展已进入一个新阶段钢材进出口格局的新变化,要求钢铁企业必须适应新形势,转变经营战略,站在全球层面研究市场,努力取得驾驭市场的主动权。这对于钢铁行业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具有重大意义2005年钢材进出口变化将延续2004年的趋势,继续呈现钢材进口减少、出口增加的态势,关键取决于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钢材价差水平,汇率变动因素、钢材(坯)出口退税政策2005年板材和钢坯产量增加较多,国家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国内市场压力加大(二)2005年钢铁行业面临的新挑战——钢铁生产成本呈现全面上升原燃材料、运费支出占总成本比重加大。由于全球石油,煤炭、焦炭、铁矿石供应趋紧,推动价格大幅度上涨原燃材料、运输成本的增长远远大于人力成本的增长2005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资源竞争中,钢铁企业将面临重新洗牌,企业自身的生产要素、支撑条件、区位优势将决定其市场竞争力(二)2005年钢铁行业面临的新挑战——钢铁企业利润格局向板材企业转移(二)2005年钢铁行业面临的新挑战——钢铁企业利润格局向板材企业转移四、2005年钢材市场变化趋势分析(一)国际市场钢材价格走势分析北美市场主要看美国市场,一季度美国市场价格小幅回落,美国国际钢协称:尽管今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回落,但市场消费仍将保持强劲,钢材需求基本保持去年水平,目前库存量接近正常水平。建筑、运输、汽车的需求5月份得到改善,长材价格保持稳定,5月份上升15美元/吨。亚洲市场价格小幅上升,日本市场板材资源仍紧张,日本钢铁企业提出今年每吨钢材涨价1万-1.5万日元的目标,目前日本国内市场仍供不应求,印度经济持续强劲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