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辊管理与考核制度.doc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1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轧辊管理与考核制度.doc

轧辊管理与考核制度.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轧辊管理细则1.目的和适用范围1.1为加强对轧辊的管理,保证轧辊质量,进一步提高轧制质量。1.2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有轧辊的管理2.职责和权限2.1技术部负责提供采购轧辊所需的相关资料。2.2设备部负责按要求进行采购轧辊。2.3生产部负责对轧辊的存放、维修、使用的监督和考核。2.4轧钢车间负责轧辊的存放、维修、使用和日常管理。3.管理细则3.1平辊3.1.1轧辊采购进厂后,由设备部负责交给轧钢车间进行验收、登记、上账并保管。3.1.2新辊进厂后要及时运到堆放场地,按规格尺寸堆放。轧辊堆放要整齐、平稳、牢固、不准歪斜。3.2周转辊3.2.1轧钢车间安排专人负责轧辊管理,负责填写台账(轧辊负值、轧出量、孔型完好情况等),制定修复计划和安排轧辊维修。3.2.2周转辊要及时按品种登记上账,并在非传动端刻上辊号(如111、121、101、1001;211、221、201、2001;311、321;辊号:下辊为1,上辊为2,一中为0,二中为00);第一个号为架号,第二个号为辊号,第三个号为组号。(例如:111为Ф650或Ф800第一架第一组下辊;121为Ф650或Ф800第一架第一组上辊;101为Ф650或Ф800第一架第一组中辊;1001为第一架第一组二中辊;211为第二架第一组下辊;112为第一架第二组下辊依次排列)。3.2.3周转辊按品种和组号放在辊架上,两辊的孔槽必须吻合。如辊架没空位,临时堆放的多品种轧辊,中间要用胶垫隔开,要求整齐、平稳、牢固,高度不许超过三行。3.2.4报废的轧辊要及时消账,运到指定地点堆放。3.2.5所有周转辊必须建立单独卡片注明轧辊的品种情况。3.3轧辊维护与保养3.3.1进厂平辊和当月不使用的周转辊,要求及时在辊上涂甘油,防止生锈。3.3.2没有上辊架的轧辊要求辊身距离地面不少200毫米,防止辊身受潮、腐蚀。3.3.3经常使用的周转辊不许露天堆放(例如履带系列叉车滑轨系列)。3.3.4周转辊必须单独吊运,防止撞坏。3.3.5在轧机上安装轧辊时,树脂瓦与辊脖接触面必须擦净并涂上甘油。3.4周转辊报废3.4.1Ф800轧辊,Ф650一架和二架辊径负值达到80毫米,以及Ф650三架辊径负值达到75毫米即报废不再使用。3.4.2常用轧辊辊径负值达到报废标准的50%时,由轧钢车间制定轧辊采购计划。3.4.3可以焊补的轧辊,负值达到30----40毫米左右,可以进行焊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也可以单孔焊补)。3.5轧辊车修3.5.1履带系列辊的修复,Ф800辊5000吨/次(不含二中辊);Ф650辊1架、2架2000吨/次(不含二中辊);3架辊1000吨/次;(根据计划产量必须平均使用所有孔型)。3.5.2叉车滑轨系列辊修复,Ф800辊2000吨/次;Ф650辊1架、2架、3架辊1000吨/次;由于单孔磨损严重其他孔型合格可以单孔焊补修复。(根据计划产量必须平均使用所有孔型)。3.5.3按图纸、工艺文件对轧辊进行车修,由轧辊管理员进行检查合格方可投入使用。3.5.4如有特殊损坏随时进行修复。3.5.5开发新品种或轧辊修复时两辊直径差最大不允许超过5mm.3.5.6为辨认方便避免误装误用车削后在轧辊传动侧辊环上划清晰可辨的道痕,下辊为1道,上辊为3道,一中辊为2道,二中辊为4道。3.5.7周转辊需要修复时,车削量按磨损最大量的孔型两侧留有黑皮为准。3.5.8车修加工过程中造成孔型(含单孔型)及轧辊报废按断辊事故进行考核处理。3.6轧辊使用3.6.1生产前轧辊准备由轧辊管理员指定确认,备品班吊运。在吊运时必须要对轧辊进行全面(外观)检查,如有损坏(裂纹、凹凸、尖棱角等)及时汇报轧辊管理员,处理合格方可使用。3.6.2在装辊前,班长、调整工要对轧辊进行确认检查,不合格不使用。3.6.3在轧制过程中,孔型必须全方位浇水,孔型不准有铁片粘连。树脂瓦使用不得压板磨损辊脖。3.6.3在轧制过程中,每四小时检查一次轧辊,并做好记录。3.6.4根据计划产量合理均衡使用孔型(要根据轧辊使用通知单更换孔型)。3.6.5孔型使用及生产量由轧辊管理员确定并下发使用通知单。3.7断辊事故3.7.1正常轧制出现断辊事故时如断面有夹杂定为轧辊质量不合,不进行考核,如断辊时存在违章操作,即使轧辊质量存在问题依然按人为原因进行处理及考核。3.7.2无夹杂,其他任何原因断辊都定为人为失误断辊。3.7.3如轴承研磨(冒烟等)产生断辊,由机修和轧钢各承担一半责任。3.7.4试轧新品种时因工艺问题(如压下量大)产生断辊事故不进行考核,但属违章操作造成的断辊依然按规定进行考核。3.7.5吊运、生产过程中,造成孔型、辊环、辊脖及梅花瓣损坏,使轧辊达到不能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