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课《孔子拜师》课前探究题.docx
上传人:fu****级甜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5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课《孔子拜师》课前探究题.docx

17课《孔子拜师》课前探究题.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7课《孔子拜师》课前探究题17课《孔子拜师》课前探究题(精选12篇)17课《孔子拜师》课前探究题篇1一、第一次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准。二、第二次朗读课文,完成下面的练习。1我能给生字注音并组词。闻()尘()仆()纳()闷()丘()迎()等()止()境()授()品()2、我能把下列词语读准确。曲阜(fù)洛(luò)阳老聃(dān)孔丘(qiū)仲尼(zhòngní)3、读了课文,我认为孔子是个的人,老子是个的人。人们孔子和老子的,也他们的。三、第三次朗读课文,继续完成下面题目。1、读了“曲阜何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想象一下孔子会遇到什么困难2、读了课文,我想说的是3、阅读完书69页的资料袋,我知道了孔子的一些资料:★我还积累到孔子的2条名言:四、演一演:文中第2自然段中,孔子和老子见面的对话情境很有意思。请按要求完成各题1、自己感情朗读这段话。2、在书上写写句子体会。3、自备道具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情境。五、我要请教老师的问题是:★在课堂上,我希望老师这样教:★★做题完毕后,请你读一读以上题目和答案,检查错漏,及时改正,为提高成绩给力!17课《孔子拜师》课前探究题篇2《孔子拜师》案例教材简析: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课文在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时,线索非常清楚。第一部分,孔子决意拜师。用简练的语言交待了孔子当时的身份,以及他拜师求学的愿望及原因。虽然当时他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却还要拜师求学,更可见他对知识的渴望。第二部分,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先讲孔子的旅途之苦。作者使用了几个词语:“相距上千里”,表明路途之遥远;“风餐露宿”,表明途中生活艰苦;“日夜兼程”,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迫切心理;“终于”,说明孔子虽然在路上遭遇了许多困难,但凭着毅力和信心,最终还是来到了洛阳。课文接着详细描写了孔子与老子初次见面时的情景,通过人物间的对话,表现出孔子和老子的谦逊有礼。第三部分,写孔子认真求学。他虚心向老子请教,老子则毫无保留地把学问传授给他。第四部分,写人们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又敬重他们的人品。编选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远近闻名、相距、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教学重点:1、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2、通过品读和积累语句,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不畏艰辛及彬彬有礼的品质和老子谦逊有礼、诲人不倦的品质。教学难点:1、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渊博、风尘仆仆”等词语。2、孔子和老子品行的感悟。课前准备:1、课前搜集有关孔子的生平、名言等资料。2、预习课文,对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典理解。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第五单元的课文为我们打开了这座宝库的一扇门。我们可以认识古代大思想家,了解古代神话故事,欣赏古代建筑和绘画。今天,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去认识我国古代的一位大思想家——孔子。2、揭题,读题:孔子拜师。二、交流资料,认识孔子:课前,我们收集了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现在来开个小小交流会,让我们大家都来认识这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自读课文:要求:(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交流:(1)出示词语,认读: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渊博、曲阜、洛阳、老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迎候、孔丘、仲尼、老聃(结合了解“名”、“字”。)(2)交流通过查字典理解的词语。(3)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4)抽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初步理清课文思路:决意拜师——前往拜师——认真求学——受人敬重。四、研读课文,感悟品行。(一)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1、读句子,你认为孔子和老子的学问怎样?2、他们的品行又怎样?(二)教师引导品读第二自然段,感悟孔子和老子的品行。1、默读第二自然段:你从课文哪里感受到了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边读边注)2、全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