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语文教案【精华】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集合九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小学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条文罗斯福夫人的过程,懂得走向生活,广交朋友,才能为生活赋予价值,增添欢乐的道理。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读课文,作者向罗斯福夫人提出的是什么问题?罗斯福夫人又是怎样回答的?2、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这篇文章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三、自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四、检查自学情况1、文章的第一部分讲了哪些内容?1)作者当时的身份。“初出茅庐”产什么意思?2)当得知让自己去采访前总统夫人的时候,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什么是“非分之想”?2、当责任编辑肯定了这件事以后,作者是怎样做的?“功成名就”是什么意思?“成竹在胸”是什么意思?五、巩固练习1、抄写四个字的词语。2、朗读课文第一、二部分。第二课时一、全班讨论1、整个采访过程是哪几个自然段?2、作者看到的罗斯福夫人什么样?“魁梧”是什么意思?“敏锐”是什么意思?“不可磨灭”是什么意思?3、“我”率先抛出的自认为别具一格的问题是什么?“我”预想的答案是什么?4、什么是“始料未及”?5、罗斯福夫人为什么选中了作者呢?你怎样理解罗斯福夫人的这番话呢?6、对罗斯福夫人的采访作者有什么收获?什么是“座右铭”?二、总结课文1、罗斯福夫人是怎样的一个人?2、这篇文章让我们懂得了什么?三、巩固练习1、抄写课文中四字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决定:初出茅庐采访准备:扎进寻觅吮吸迫不及待采访:走向生活广交朋友收获:获奖座右铭小学语文教案篇2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分别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教学目标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迅速发展的当代科技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为科技事业的发展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来介绍新型玻璃的;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进行词句训练。教学构想先根据预习的要求反复朗读课文,然后再讲读课文时突出结构上的两个特点(1)先讲特点,再讲用途。(2)段与段之间的衔接。最后通过读懂第一段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从课文内容入手,抓住特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玻璃,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呢?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玻璃加以研究,使它有新的作用;这就是这课书中所说的新型玻璃。本课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这些玻璃新在哪里?它们都各有什么用呢?二、自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1.边读边划出生字词和不懂的词语,注意读准字音。2.标出自然段序号,思考:本课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1、细讲第一自然段。(教学法)(1)自由小声读第1自然段。出示思考题:这段介绍了哪一种新型玻璃?它有什么特点和用途?课文是怎样说明这个特点的?这样说明好在哪里?(2)划出有关描写“夹丝网防盗玻璃”特点的句子。理解“特殊”一词的意思。(特殊是指不同于一般,课文中指的就是这种“里面有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的玻璃”。)2、再学第二自然段。(用学法)(1)默读第2自然段,根据思考题来理解内容。讨论:这小段介绍了什么新型玻璃?它有什么特点?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理解“安然无恙”的意思。(原指平安无事没有疾病,现指玻璃没有遭到损坏,完好无损。)“藕断丝连”。(原是比喻表面上好像已经断了,实际上仍有牵连。本文指玻璃虽然碎了,但玻璃片仍粘在一起。)(2)体会“仍”和“仍然”两个词的用词准确性,试换一个词可以吗?为什么?(3)“夹丝玻璃”的作用是什么?3、分组自学三、四、五自然段。(1)要求:把自己当作一种新型玻璃,运用学习方法(读、划、找、议),按照学习思路(名称、特点、用途、说明方法)来学习。注意特点要抓准确,然后用“我”第一人称来介绍。(2)在个人学习的基础上分组展开讨论。(3)师生共同交流、归纳。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1、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2、点拨:更多的奇迹靠谁创造?你们想发明什么更新型的`玻璃?创造什么奇迹为人类服务?3、说说这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总结概括全文内容)作业设计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抄写生字新词。板书设计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27新型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课后小记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从课文内容入手,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练习表达,并在此基础上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学生学习过程一、再读课文,复习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