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4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本事】解决生字,理解并掌握“陡峭、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等生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学习作者描述大自然风景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自然环境的优美,体会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重点】品位优美语言,学习描述大自然的方法。【难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一)谈话设疑,导入新课由题入文,提问学生是否有自我在山中游玩的经历,山上有哪些景物是令自我难忘的,让大家互相交流、谈论。(板书标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字典查清字词,同桌之间能够互相正音。2、教师示范读,让学生跟读并且体会情感基调。3、学生默读课文同时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各部分的大意。明确:第一部分(1—2自然段):访友时间、环境、心境。第二部分(3—7自然段):访友情境,对“朋友”感情。第三部分(8自然段):告别“朋友”。(三)抓住重点,深入研读1、抓重点词句,体会感情①“满怀的好心境”明确: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在大自然之中寻访的心境十分好,包含着对大自然的热爱。②“情深”明确:道出了作者对大自然感情的深刻。③“这山中的一切,哪一个不是‘我’的好朋友”明确: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是有生命。它们像我们的朋友一样能够和我们沟通交流。作者进山看景,自然就成了“山中访友”,体现了在作者心目中,人类和大自然是应当并且能够和谐相处的。2、小组学习①理解题目含义明确:在作者的眼中,自然界的万物都能够和人类和谐相处,山中的一切景物都是自我的朋友,作者对他们是尊重的,所以到山中去探访也就变成了“山中访友”。②赏析修辞手法(小组合作找出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并且共同探讨运用修辞的好处)例如:高大的树木,你撑着一把巨伞,是让我停留脚步休憩吗(比拟)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排比)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比喻)(四)拓展延伸,理解难点文章第五段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作者在山中的所见所闻,那么,能不能仿写这一段,把你在某一个地方的见闻以及感受写出来呢,让我们动手试试看吧。提示:开放性问题。(五)总结全文,深化中心(可根据时间进行删减)读完本课对你有什么启发明确:我们要像作者学习,珍惜自然、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与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物和谐相处。(六)课后作业探访大自然,并且用画笔记录下你的独特发现。板书设计(略)教学反思本文作者描绘各种好友时用到的修辞手法-拟人,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需要多结合写作进行练习。作者的情感是学生体会的难点,需要学生多读多悟。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2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12个生字。正确读写“琥珀、飒飒、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淹没、澎湃、粘稠、推测、松脂”等词语;2、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3、初步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教学重点:1、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2、初步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教学难点: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课文通过观察和查找资料,谁说说什么是琥珀?(琥珀是古代松树枝的化石,淡黄色,也有褐色或红色的,可以作装饰品。)快速读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块什么样的'琥珀?二、检查预习1、读一读本课生字,组词,说说易错的字琥珀蝇脂掸拭辣渗澎湃黏测注意:“脂”“渗”“湃”的读音;“拭”“黏”的书写。2、交流预习时弄懂的词语三、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琥珀形成过程的部分,作上记号,再给文章分段,并批注每段的主要内容1、指名读每部分,说说每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1~12自然段)先叙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第二部分(13~17自然段)接着叙述了琥珀的发现。第三部分(18自然段)最后描写了琥珀的形态,即交代了想象琥珀形成过程的依据。2、默读课文,思考画批: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有哪几个阶段?3、小组讨论,并提出不懂的问题。四、小结记住我们同学提出的问题,下节课继续讨论,并回忆对比一下这篇课文在叙述顺序上和《黄河象》有哪些不同?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培养想象能力;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