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灵感来自生活中的点点滴滴.docx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4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数学灵感来自生活中的点点滴滴.docx

数学灵感来自生活中的点点滴滴.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数学灵感来自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宁陕小学高章荣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实际出发,提供的学习教材资源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容易唤起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探索欲望。那么,在学生的知识形成发展过程中,如何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怎样使数学教学内容更具生活化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就此谈几点体会。一.精选生活素材,构建数学意义荷兰数学教育家费来登塔尔提出“现实原则”,即数学教学要源于现实,扎根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人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依据教学内容,去扑捉“生活现象”,精选“生活素材”。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充分的数学依据,使他们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经历生活情境“数学化”的过程,借助生活中的原型构建数学意义,从而真正地获取知识。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红彤彤的糖葫芦学生买过吃过,我就利用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作为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的购物经历,再结合学生回答的问题,趁热打铁让学生(准备好的每袋10粒)分别按每串2粒、3粒、4粒、5粒、或6粒等不同的串法,动手串糖葫芦。同样是10粒,由于串法不同,结果也就不同,出现有的正好串成整串(如每串2粒可串成5串或每串5粒可串成2串),有的串成整串还余几粒(如每串3粒,串3串余1粒)等不同现象,最后,让学生汇报操作的结果,这时我借此机会导出有余数的除法内容,揭示“余数”的本质特征,帮助学生建立数学认知结构。通过选取“串糖葫芦”这一实际生活素材来构建“有余数除法”的数学意义,学生感到现实、亲切、快乐,也有助于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二.激活生活经验,学会数学思考数学思考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在隐性活动。对小学生而言,往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理解、掌握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学会数学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运用的过程。例如,在教学“一本书,已看了45页,还剩28页没看,求这本书有多少页?”的内容时,学生要通过逆向思维,然后用加法来解决。这对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无疑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分析想象、独立思考、组织交流,在交流中适时进行“生活化”的点拨:“即随手拿起一本书,边做动作一页一页地翻阅,边说已经看了45页,捏着剩下的部分说还剩28页,怎样能知道这整本书有多少页呢?”稍停片刻,我用强调的稍带有夸张的动作把看过的和剩下的两部分页数合并成整本书。这一简单的动作演示既展现了生活画面,又激活了其生活经验,使学生产生顿悟,便很快理解了内容中的数量关系,正确地解决了这一数学问题。又如:在学习3的乘法口诀时,可以让学生用摆小棒等方法学习,但是我却利用教室里的吊扇这一现实生活实际的事例,让学生说一说一个吊扇三个风叶,那么两个吊扇有几个风叶,依次类推,引导学生学习3的乘法口诀,这样做不仅让学生容易理解数的概念,掌握口诀的来源,还使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新理念。三.设计生活情景,培养应用意识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之一。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含有数学问题的实践活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中应用数学,提高数学素质。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校情、班情设计实际生活情景,开展实践活动。例如,在学生学了“有余数除法”后,我就引导学生开展“亲子营”活动,要求每个同学和爸爸妈妈一起参加。班级将为大家准备一份点心:“每人一袋牛奶、一块面包(爸爸妈妈吃大面包,大面包每盒4块装;小朋友吃小面包,小面包每盒5块装)。请大家算一算,自己所在的小组(各组学生数在14人到16人之间)至少要买几盒大面包?几盒小面包?几袋牛奶?”学生对于这一仿真性的探究任务,倍感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问题的探索之中。“了解本组人数;根据大、小面包的不同包装标准,选择适当的方法求出需买面包的盒数;对不能整除时所出现的商几余几做出合乎生活现实的灵活处理”。又例如在教学6的认识时,我出示数6后,问这像什么呀,学生七嘴八舌有的说像口哨、像豆芽、像蝌蚪、当学生完成这一系列的交流后,我就马上表扬他们,你们真是太细心了,连我们餐桌上的菜都有数字,所以在生活中只要当个有心人我们处处都可以发现数学问题,通过我的鼓励后学生的兴趣培增。那么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只要是找生活中数学问题同学们就非常容易了。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学生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