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有效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安徽省亳州师专附属小学马翔一位特级教师说:“精彩未曾预约,生成不可预设。”那么,面对“课堂生成”,我们教师应该怎样做呢?下面,谈谈我的点滴认识和做法。一、珍视“课堂生成”“课堂生成”的过程是师生心灵交流与碰撞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林海》教学案例:学习“恐怕只有画家才能描绘出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这句话时,一位学生发表了自己独特的看法。生:这句话应该改为“恐怕连画家都无法描绘出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师:说说为什么这样改?生:这样写更能写出大兴安岭的绿颜色多得无法形容,表达效果会更好。师:你能不唯书,不迷信权威,用审视的目光研读课文,并能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如果老舍爷爷还活着,一定会称你为“老师”。《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案例:生::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对父与子了不起?师:你真会动脑筋,提出一个最有价值的问题。下面小组成员合作学习这个问题。(我深入到学习小组中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师:下面汇报、交流学习情况。汇报前,老师要提出明确要求:别的小组汇报时,必须仔细听,如果他们汇报的问题也是你们学习的问题,就想一想他们的理解和你们的理解有什么不同,比较一下谁的理解更好。别的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你们是否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各学习小组汇报。)第二小组汇报:父亲了不起是因为他为了救废墟中的孩子,不怕累,不怕危险,不论有没有人帮助他,理解他,都坚持挖了38小时,终于救出了孩子。第六小组补充:我们认为父亲了不起表现在他对孩子有责任感。他对孩子的爱是无私无畏的,是高尚的。父亲的永不放弃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师:第六小组的同学不仅能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还能说出自己的见解,很值得大家学习。第一小组汇报:孩子了不起一是因为他牢记父亲的那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相信父亲一定会来救他;一是因为他很勇敢,不仅鼓励伙伴们不要害怕,还让同学们先出去。他也有责任感。第三小组汇报:“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中的“再”字说明了之前有人阻挡过他,但没有成功。这样更能反衬父亲永不放弃的精神。师:你们学习小组不仅会斟酌词句,还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我特别欣赏你们这种学习方法。(第五小组的组长举手了,似乎有不同的见解。)师:你有更好的理解吗?第五小组的组长汇报:我们组也认真读了第12节,从“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我们知道了父亲为了救孩子挖的时间长。从“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我们明白了父亲非常劳累,伤痕累累。从“没人再来阻挡他”可以看出父亲为了救孩子不顾一切。第四小组的组长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说:“我们认为第12节只写了父亲的外貌和动作,还可以写得更具体些。比如可以写父亲遇到危险时的情景。我们补充的句子是:突然,一块大楼板从上面滑落下来,父亲躲闪不及,大楼板的一角砸在他的脚上,顿时,脚趾鲜血直流。父亲不顾包扎,搬起楼板,继续挖起来。师:你们能超越课文,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你们最了不起!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案例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动权,真诚地珍视课堂生成,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由学生的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入文本,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很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二、引导“课堂生成”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决定了课堂生成难免存在一定的偏颇。因此,我们教师要顺学而导,巧妙地引导“课堂生成”。《草船借箭》教学案例:学习《草船借箭》一课,我让学生评价文中的鲁肃。王浩同学:鲁肃没把诸葛亮借船之事告诉周瑜,他是一个不诚实的人。师:你提出了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同学们说说你们的想法。生: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三天造十万支箭陷害他。如果诸葛亮死了,蜀、吴联军就打不过曹军。我认为鲁肃没把诸葛亮借船之事告诉周瑜是对的。生:我认为鲁肃当时根本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是为了借箭,他不是一个不诚实的人。师:你们说得真精彩!客观公正地评价一个人,不能以偏概全,要就事论事。在这个案例中,面对课堂上突发性的生成,我没有像对待“异端邪说”那样一棍子打死,更没有不分良莠地“掌声鼓励”,而是用巧妙的方法去引导。在讨论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与文本之间产生猛烈的思维碰撞,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明辨了是非。三、拓展“课堂生成”课堂教学具有极强的现场性。面对富有价值的“课堂生成”,我们教师应该独具慧眼,拓宽课堂生成资源。《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案例: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第二节中的“众星拱月”一词。生:“众星拱月”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