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临床应用学习PPT教案.ppt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X 页数:23 大小:5.4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临床应用学习PPT教案.pptx

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临床应用学习PPT教案.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临床应用及进展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定义:为了重建患者的心脏变时功能,人工心脏起搏利用传感器感知人体生理、生化或物理参数,而不感知其他变量,进行公式计算来调节起搏频率,使频率能随人体代谢活动而改变,使血流动力学达到最佳化,即频率适性起搏器,又称为频率应答起搏器。心率与血流动力学的关系CO=每搏输出量(SV)×心率(HR)。正常人安静时CO=4~6L/min;极量运动时CO>20L/min。影响心排量的因素:心肌收缩力、房室顺序、心脏结构的完整性和植物神经等。上述因素中,一定范围内心率的快慢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正常人运动时机体耗氧量急剧增加,HR可增加100~300%,而SV仅增加30~50%。其次是保持房室顺序。低强度运动时,CO取决于心脏前后负荷及心肌收缩力;高强度运动时,心率对于CO起主要作用;当心率达到110~120/min时,心率对于CO起主要作起用,而A-V间期仅起次要作用。SSS活动时心率不能随运动而增加,因此CO不能满足患者生理代谢需求。频率适应性传感器的分类闭环系统:起搏器感知到生理参数变化后进行计算,然后改变起搏频率。起搏频率变化的结果产生负反馈,反向影响生理参数,二者互为镜像产生相互影响。开环系统:感知器感知生理参数变化后进行计算,而后改变起搏频率,频率变化的结果不产生负反馈,不影响生理参数。起搏频率的控制:设有上、下限频率,此外还可通过程控感知参数回归至基线的速度来间接控制起搏频率。体动传感器的优缺点单一传感器存在的问题,如何能使传感器更为理想?单一传感器均不够理想,在反应速度、反应的相称性、特异性和敏感性方面仍与临床要求有一定差距。主要的缺点是,快反应传感器是非相称性的,特异性差,而相称性的传感器反应速度相对缓慢;对高运动量反应好的,而对低运动反应性较差;对体动反应好的传感器,而对情感变化无反应。所以尚无一种单传感器可以真正理想地模拟窦房结的生理性变时反应,其原因是窦房结的频率变化受种因素影响,单一传感器只能感知单一变量,均有不足之处。为了弥补这些缺陷,现在采用了“整合传感技术”,即将二种传感器融合在同一起搏器内,实现了传感技术优越性的互补,更为合理,明显优于单传感器。多种传感器组合的优点:传感技术的组合起到了互补作用,使功能更为全面,可体现出每个传感器的长处,弥补单个传感器的不足。可改善频率反应的速度和工作负荷的相称性,提高对运动和非运动需求引起生理变化的敏感性和频率适应的特异性,比单一传感器获得更好的频率适应,更符合患者生理代谢需要。同时传感器的自动程控、交叉核对功能更合理、更有效、更简单。传感器组合的状况:体动+呼吸传感知器体动+QT间期传感器每分钟通气量+心室除极波梯度每搏量+射血前间期体动+静脉血氧饱和度整合后频率适应性传感器的算式双感知器分别按各自的感知原理检测反映身体代谢需要的参数变化,将各感知的信号转换为频率适应,采用二种算法以产生整合后的频率适应。二种算法:叠加法和融合法叠加法:比较两传感器输入的信息,首先采用更快的频率反应。融合法:组合两传感器输入的信息,快反应传感器(体动)用来调整运动初期的频率,另一传感器用来适应更长时间运动时的起搏频率,延缓起搏频率的下降。通过两种对运动和非运动不同相关敏感性的传感器组合,可以获得在运动和情感受变化时相称的频率反应。体动/Q-T间期感知器的程控:整合后采用融合法和交叉核对法作为传感器的基本算法。二者信息的输入可程控在不同范围,有五种方式可供选用:体动、体动<Q-T间期(30%;70%)、体动=QT(50%;50%)、体动>Q-T(70%;30%)和Q-T。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适应证小结单传感器不能精确地提高正常的生理性频率适应,以满足患者运动及非运动期间的需要。与单个传感器相比,多传感器在频率反应速度、反应的相称性、敏感性及特异性等方面更为优越。通过组合可优势互补,纠正不适当的频率偏差,能提供更合理的频率适应及心血管生理反应,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基本生理指标改善明显,其心率与氧耗量之间的显著相关性明显优于单传感器。若一个传感器的工作受到妨碍,还可从另一个传感器的频率适应中获益(如抗心律失常药物干扰QT间期传感器)。闭环系统:起搏器感知到生理参数变化后进行计算,然后改变起搏频率。起搏频率变化的结果产生负反馈,反向影响生理参数,二者互为镜像产生相互影响。开环系统:感知器感知生理参数变化后进行计算,而后改变起搏频率,频率变化的结果不产生负反馈,不影响生理参数。起搏频率的控制:设有上、下限频率,此外还可通过程控感知参数回归至基线的速度来间接控制起搏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