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练习.pdf
上传人:金启****富来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6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练习.pdf

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练习.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课程标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一、选择题()1.《易传·系辞上》说,圣人行事的准则,是“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平昼夜之道而知”。材料反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主要是A.民本思想B.天人合一C.崇德尚贤D.和而不同()2.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春节迎新,清明节踏青,端午节挂艾草,中秋节赏月,重阳节登高。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是A.天人感应B.天人合一C.敬天保民D.厚德载物()3.荀子指出“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国乱”“治之经,礼与刑”。据此判断荀子的治国主张①否定了儒家传统的礼治思想②强调了隆礼重法的重要性③表明对道家无为而治的批判④反映了儒、法融合的趋势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下表中历史人物的共同思想是历史人物论述郑国执政子产“天道远,人道迩(近),非所及也”随国大夫季梁“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號国太史史器“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A.尊神敬天B.主权在民C.轻天重民D.天人合一()5.以下诸子及其思想。对应准确的是A.孔子——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B.韩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墨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D.庄子——权制独断于君则威,民信其赏则事功成()6.《礼记·冠义》载: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期,而后礼文备。以正君臣、亲父子、和长幼,君臣正父子亲,长幼和,而后礼义立。故曰:冠者,礼之始也。这反映了冠礼A.兼具审美和教化功能B.强化家国一体理念C.是华夏族男子成人礼D.为贵族集团所专享()7.有学者指出,中华文化的认同需要三个条件:经济政治基础、天下一家的观念和代代相承的教育体系。据此理论,秦代推动中华文化认同的措施是A.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B.焚烧诗书、严刑酷法C.“以吏为师、以法为教”D.建立完善的户籍制度()8.下图是一部史学著作《儒家统治的时代》的部分目录。这部著作的副标题应该是目录第5章儒释道三教振兴儒学……新儒学与佛教……转型中的儒学和佛教第6章教育与科举考试A.东汉的衰落B.南北朝的对立C.宋的转型D.元的统一()9.明朝中期,王守仁提出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他认为“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与愚夫愚妇相同的,是谓同德;与愚夫愚妇相异的,是谓异端”。这些言论A.冲击了重农抑商观念B.强调理性思考的精神C.蕴含一定的平等色彩D.体现了经世致用思想()10.孟子主张“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墨子认为“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两者的主张A.塑造了共同价值观念B.目的是重构社会秩序C.体现了民本政治追求D.构建了完整学术体系()11.明朝人聂豹(1486—1563)认为“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于身心无所得者,往往有之”,若有志于圣学,应“精察此心之天理,以充满吾良知本体之量”。材料反映出聂豹A.继承了程朱理学的方法论B.批判了儒家思想的神圣地位C.认可了王阳明心学的理论D.论述了清静无为的政治观点()12.儒家思想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重要作用。据如表内容可知,两者都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横渠四句》)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日知录》)A.关注“人伦物理”B.倡导心外无物C.主张“格物致知”D.强调社会责任()13.明代中后期,一些学者摒弃了纯学术研究的路子,转而投身到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外国史等方面的研究。这种情况说明A.儒家学者开始关注现实的社会问题B.有识之士反思君主专制制度C.国内外形势变化推动了学风的转变D.儒家经典的权威受到了质疑()14.清代考据学家章学诚说:“后世文字,必朔源于六艺。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旧典也。”作者强调A.六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B.官学发展有利于文化传承C.真相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显现D.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15.先秦两汉时,围棋棋手按棋艺的高低,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魏晋南北朝参照当时官吏等级的划分,将棋手分作九个品级。目前我国通用的围棋棋手业余八段位、专业九段位,则是从日本“段位制”发展起来的。这表明A.政治制度的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