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二章国际收支理论§2.1国际收支理论2.1.1古典理论——现金价格流动机制理论基本思路:市场机制可以自动调节国际收支,而无须政府干预。2.1.2弹性分析理论1.前提假定:国际收支等于贸易收支。其他一切条件不变,只考虑汇率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就是这些商品价格的函数。只考虑需求弹性变化对外汇收支的影响。2.基本观点:汇率变动商品相对价格变动商品需求量变动进出口总值变动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或逆差。出口总值=出口商品价格×数量(外汇收入)进口总值=进口商品价格×数量(外汇支出)2024/9/103.马勒条件即以本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的充分必要条件。|exd+emd|>1|进口需求弹性+出口需求弹性|>1本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若|exd+emd|>1,能改善国际收支;若|exd+emd|=1,不改变国际收支;若|exd+emd|<1,恶化国际收支;4.J曲线效应(J--curveEffect)以汇率变动来调节国际收支时,有时滞,会出现国际收支先恶化后改善的过程。此过程用英文字母J来形容,为J曲线效应。2.1.3吸收分析法1.基本公式:封闭型国民收入均衡公式:Y=C+I+G即:总收入=总支出(总吸收)开放型国民收入均衡公式:Y=C+I+G+(X-M)移项:(X-M)=Y-(C+I+G)写成:B=Y-A即:国际收支差额=总收入-总吸收2.调节方法及过程:外贸乘数理论(非充分就业条件):将闲置资源用于出口,以出口带动国民收入增长;同时,采取本币对外贬值的办法,刺激出口。国内实行紧缩,抑制进口,使国内总吸收的增加小于总收入的增加,即:边际吸收倾向小于1。边际吸收倾向=⊿A/⊿Y<1在非充分就业条件下的调节图示:支出转换法(充分就业条件):减少国内支出来调节国际收支。国内通过采取紧缩政策,压缩国内吸收,减少进口,把压缩下来的资源转移到出口部门;对外进行本币贬值,刺激对出口商品的需求;使出口商品的国内需求下降,以增加出口数量。在充分就业条件下的调节图示:2.1.4货币分析法1.基本理论观点一国的货币需求Md是国民收入Y和利率r的稳定函数。即:Md=f(Y,r)一国的货币供给MS可以分为两部分,即:MS=D+RD为国内创造部分,即国内信用;R为来自国外的部分,即国际储备。将:MS=D+R移项:R=MS-D假定:长期内一国的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即:MS=Md则公式:R=MS-D可转换为:R=Md-D国际储备=本国货币需求-国内信用创造2.基本思想国际收支是与一国货币供求相联系的一种货币现象;国际收支是一国货币供求关系的自动调节机制。只要按“单一规则”行事,国际收支就会自动达到平衡。【注】单一规则意为将一国货币供给的增长稳定在与国民收入平均增长率的同一水平上。§2.2内外均衡冲突与协调2.1.1基本概念政策配合:是指政府适当配合和运用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以便达到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同时实现。内部平衡:是指国内保持物价稳定的同时,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外部平衡:是指国际收支的平衡和汇率的稳定。外部不平衡的调节政策:1.支出变更政策(ExpenditureChangingPolicy)定义:改变国民经济中总需求或总支出水平的政策。特点:通过改变社会总需求的水平,来改变对外国商品、劳务和金融资产的需求,从而达到调节国际收支的目的。政策形式: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2.支出转换政策(ExpenditureSwitchingPolicy)定义:总需求不变下,对内外需求结构作调整。特点:使国内外相对价格发生变化政策形式:汇率政策、关税政策、外贸补贴等3.直接管制政策(DirectRegulatingPolicy)财政性管制、货币性管制及贸易管制等。2.2.2米德冲突(Meade’sConflict)1951年詹姆斯·米德在《国际收支》中提出了固定汇率制下的内外经济均衡的矛盾。(P29)2.2.3丁伯根法则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J.Tinbergen):首个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1969)。最早提出了将政策目标和工具联系在一起的正式模型,即:要实现N种独立的政策目标,至少需要相互独立的N种有效的政策工具。2.2.4政策配合理论(PolicyMixApproach)斯旺模型(浮动汇率制下的调节)支出变更政策与支出转换政策的搭配蒙代尔的政策配合理论(固定汇率制下的调节)蒙代尔的政策配合表2.3.1基础模型2.3.2资本完全流动下的小国模型2.3.3资本完全流动下的大国模型2.3.4两国蒙代尔-弗莱明模型2.3.1基础模型由来:两人同时间研究了相同的问题。即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财政货币政策调节内外均衡的效果。说明了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