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目标管理责任书(通用多篇)【说明】目标管理责任书(通用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目标管理责任书篇一为了更好地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结构平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推进计划生育体制创新,加快实现工作新思路和新方法的转变,根据主管部门下达的责任目标和要求,结合我局实际情况,特制定二0xx年度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一、责任目标1、坚持持证怀孕凭证生育,符合政策生育率达100。2、流动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95以上,流出人口登记率达到98以上,流出人口办证率达到95以上,流入人口持证验证率达到95以上。3、各单位、部门对计划生育工作要做到一把手(或法人代表)亲自抓,负总责,分工一名领导具体抓计划生育工作,并配备一名专兼职计划生育干部;要保障计划生育所必须的经费投入,确保计划生育工作顺利开展。计划生育协会要经常开展活动,按时缴纳协会会费。4、深入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宣传教育工作,对已婚育龄妇女开展生殖健康知识教育,知识普及率达到95以上。5、对已婚育龄妇女和离下岗人员中的已婚育龄妇女推行避孕节育方法知情选择,搞好优质服务工作:(1)定期对重点对象开展“三查”服务,一年不少于xxx次,“三查”率均达到100。(2)对当年怀孕、生育和节育手术对象及使用药具避孕对象随访服务率达90。(3)当年生育对象采取长效节育措施比例达到65以上。(4)全面开展生育对象优生检测。一、(二孩生育对象优生检测率达到95以上v。6、离职下岗的已婚育龄妇女有明确的主管机构,落实责任人和管理措施,离职下岗的已婚育龄妇女能得到正常的避孕节育和生殖保健服务。7、对本单位辖区内的孕妇定人包保,签订计内孕妇正常分娩责任书,怀孕三个月登记上报,建立月访制度,实行跟踪管理,坚决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终止妊娠的行为发生,落实引产报批制度。8、出生婴儿实行七十二小时申报制。由出生婴儿父母在婴儿出生后二十四小时内向所在单位申报,单位负责计生的干部四十八小时内向单位所在社区居委会和女方常居地居委会申报,最后由社区居委会申报到街道计生办。9、按时参加月报例会及计划生育活动,按要求填写上报各种计划生育数据资料。二、一票否决指标1、因工作方法等原因,引发计划生育恶性案件、重大案件的。2、出生瞒报漏报严重,出生性别比上报弄虚作假的。3、在省市抽查、年度考核发现问题严重,被通报批评或被列入重点管理的。三、考核办法本责任书的执行情况,将由街道计划生育办公室负责组织年度检查考评。经考核不合格的,将根据有关文件精神,拟定出给予该单位及有关责任人实行“一票否决”和经济处罚、纪律处分。局领导签字:二级单位领导签字:二0xx年月管理目标管理责任书篇二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管理“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施,以及林州市教体系统道路交通安全大宣传大排查大整顿工作方案要求制订本目标职责书。二、认真贯彻执行小学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自主管理,确保安全”的精神,在上级教育管理机构统一领导下,实行自主管理。三、将道路交通安全纳入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资料,开展全方位的安全教育。四、学校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实行班主任负责制,各班成立学生交通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明确相关管理职责、制定安全教育计划,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五、每个班级要开设必须的交通安全教育课程,根据不一样年级、不一样年龄进行安全教育。教育的资料应当包括交通规则、学生交通安全守则、安全骑车、安全走路、安全乘车常识及简单的交通危机自救等。六、各班应当设立交通安全宣传栏,定期举行交通安全知识专题讲座,并能够经过组织主题班队会、作文竞赛、演讲比赛等形式扩大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效果,提升全校师生交通安全礼貌意识。七、各班应加强交通事故预防。小学生放学由校安全员随队,负责看护学生过马路;学校安全员在校门周围加强管理,不允许学生蜂拥上路、骑车占用机动车道或互相打闹。严禁在公路上组织学生出操、做实验等团体性活动。接送学生上学的车辆,应由公安交警部门进行登记、检验、核发专门证件方可上路,严禁报废车、农用三轮车、货运车接送学生,杜绝涉及学校师生的重大交通事故发生。对违反以上规定的给予通报批评,发生后果的按职责追究相关领导及工作人员的职责。学校领导:(签字)班主任:(签字)20xx年xx月xx日目标管理的责任书篇三为增强我站各科室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的决定》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的决定》的文件精神,结合我站实际,制定本职责书。一、安全目标安全工作的总目标是:坚持内部的稳定和安全,确保各科室科内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一)坚持以防火安全为中心,杜绝火灾事故发生。(二)坚持以交通安全为重点,杜绝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