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设计乾安县兰字中学薛小祥一、教材地位本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它是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的第一课。学生在前面刚刚学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这是“新知”的基础。隋朝自公元581年至618年,存在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37年,但它作为一个承上启下的朝代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隋文帝杨坚在589年灭陈,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400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开启了我国一个繁盛的封建时代,即隋唐盛世。大运河的修建,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知识目标: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①隋朝的建立和统一;②社会经济的繁荣;③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及其作用”等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根据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视频资料和设问,创设情境,导入新课。②通过史料分析掌握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及原因。③在学习“隋朝大运河的开通”这一内容时,充分利用各种资料和信息,结合动态示意图,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把握大运河开通的目的、作用等重点知识。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通过对“隋朝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繁荣”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②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据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三、学习者特征分析下半学期的初一学生通过上学期的历史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与手段,形成从不同角度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例如讨论“全面分析长城的利与弊。”,这对于分析本课“究竟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是好事还是坏事?”是有帮助的。同时,初一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回答问题,配合教学活动以便得到重视,因此会积极动手填写“隋朝大运河”地图,利于形象具体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可是全面评价隋朝大运河和探讨繁盛一时的隋朝史实,则需要整体把握教材,理解分析的基础上,高度概括要点来完成问题的,这对于初一的学生是很难做到的。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学生情况分析: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初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日益表现为以逻辑思维为主,但形象思维仍占有一定的位置,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应多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感悟历史。2.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①导学法,指导学生收集有关隋经济发展和大运河的资料,准备历史短剧的表演。②探究式,通过采用图片、视频资料、学生制作的模型等直观手段创设历史情境并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③体验式,采用角色扮演法。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在主动体验、感受历史的过程中探索和解决历史问题,从而促进和发展学生的认知、情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3.技术准备,以及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等研究说明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因为视、听、触多感官相结合对学生观察、想象、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将会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前期教学中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逐步提高,需要教师引导改进。布置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多渠道搜集史料可以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整理并运用史料的能力。让学生准备历史短剧,在搜集、阅读、编、演的过程中将体验和感受所承担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对所探究问题的认识。教师制作课件资料,设计探究问题。五、教学资源与资源准备1.教师教学用书和《中国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七年级下册)2.自制多媒体课件。3.网站资料、材料。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导入新课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运河吗?最长的运河又是哪一条呢?隋朝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呢?在本课的“导入框”中有一个故事,哪位同学能够给大家讲一讲?那么,大运河的开凿真是隋炀帝专为看琼花而开通的吗?大运河究竟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何重要作用?隋朝为什么能够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并补充说明:运河的开凿,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据史料记载,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开始修建运河。隋朝时期更是耗费巨资修建了京杭大运河。对学生的讲述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并进一步设疑:带着这些问题,老师愿意与同学们一起走进隋朝这段繁荣而短暂历史回答: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京杭大运河。最长的是中国的京杭大运河。请一位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述。其他学生边听故事,边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学生概述南北朝时期政权的更迭情况。学生结合地理知识进行回答,实现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为学习“隋朝大运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