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唐廷枢——中国近代著名的买办、实业家珠海香洲唐家湾镇唐家村人。字建时,号景星。1863年任上海怡和洋行买办。1873年任中国近代最大的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总办,成为中国洋务运动的重要官员。1870年与徐润等开办上海历史上第一家医院-——仁和医院。1876年创办中国历史上第一家由中国人开办的保险公司。1877年主持创办开平煤矿。1881年创建第一家国有铁路——唐胥铁路。唐廷枢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洋行买办,又是清末洋务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他的一生,对创办近代民族实业,推动民族经济发展,有过重要的贡献。唐廷枢,号景星,亦作镜心,出生于1832年5月19日,广东省珠海市唐家镇唐家村人。珠海邻近澳门、香港,中国近代早期的买办很多都是从这里产生的。唐廷枢和他的胞兄唐廷植(茂枝),族兄弟唐瑞芝、唐国泰(翘卿),都是当时闻名的买办人物。而他的侄儿唐杰臣和侄孙唐纪常,也继承了他们的职业。单是怡和洋行一家,从唐廷枢经唐廷植、唐杰臣到唐纪常四任买办,为时达半个世纪以上。唐廷枢少年时期,曾在香港的马礼逊教会学堂接受过6年(1842~1848年)的殖民地教育。他学得一口好英语。他在1862年写过一本题名为《英语集全》的书,书中第6卷,标题就叫“买办问答”。离开学校之后,唐廷枢在香港一家拍卖行里当过职位很低的助手,1851年起,他在香港英国殖民政府当了7年翻译,后又在上海海关担任了3年高级翻译。1861年他离开海关,在怡和洋行(JardineMathesonandCo.)代理生意,两年后,接任买办。唐廷枢开始自己的商业活动和资本积累,是在担任香港殖民政府翻译时期,1858年以前他就在香港投资了两家当铺。其后在上海一度出现的棉花出口贸易的高潮中,又从事棉花投机生意。他独自经营的修华号棉花行,成为外国洋行收买中国棉花的一个代理机构,并与怡和洋行发生业务关系。自担任怡和洋行买办后,唐廷枢的经济活动,又有进一步的发展。在担任怡和买办的10年中(1863~1872年),他除了为怡和经理库款、收购丝茶、开展航运以及在上海以外的通商口岸扩大洋行业务之外,还为他的老板投资当铺,经营地产,运销大米、食盐,甚至涉足内地的矿产开采。他和怡和前任买办林钦合伙开设茶栈。为适应洋行收购茶叶的需要,他先后投资上海3家钱庄,以周转他的商业资金。为了买办业务和自营商业的两种需要,他又在洋行之中,设立了自己的事务所。为与整个对外贸易发生联系,他又建立起一套类似事务所的同业公所。上海丝业、茶业等3个与对外贸易关系密切的同业公所,在1868年以前相继建立。唐廷枢和徐润等人则是这3个机构的董事,是主持这些行业机构的核心力量。随着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唐廷枢开始参加外国在华企业的附股活动。他在进入怡和以后的第五年,就附股于洋行经营的谏当保险行(CantonInsuranceOffice)。在华海轮船公司中,他是最大的股东之一。这个公司的第一期股本1650股中,他一人购买400股,占公司股本的近1/4。他不但进入了该公司的董事部,而且担任了公司的襄理。他的附股活动,并不限于怡和洋行和企业,也附股于1867年成立的公正轮船公司(UnionSteamNavigationCo.)和1868年成立的北清轮船公司(NorthChinaSteamerCo.)、美国琼记洋行(AugustineHeardandCo.)的苏晏拿打号(Suwonada)轮船和两家小洋行——马立司洋行(MorrisLewisandCo.)和美记洋行(MullerH.andCo)的船队。唐廷枢不但自己附股于外国企业,而且还为外国洋行吸收了许多买办和商人的资本,尽他最大的努力拉拢外国洋行在中国的生意。这些活动,不仅增加了他的额外收入,而且使他能对其所代表的中国股东,施加他的老板所希望发生的影响。对英商怡和洋行来说,“唐景星简直成了它能获得华商支持的保证”。美国旗昌洋行的老板说,唐廷枢“在取得情报和兜揽中国人的生意方面……都能把我们打得一败涂地”。1873年,唐廷枢离开了怡和洋行,参加当时以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为后台的轮船招商局的改组工作,对洋务派的官僚企业实施官督商办。这在唐廷枢一生的活动中,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它标志着:唐廷枢原来作为外国洋行得力的买办,这时又成为洋务派官僚的有力助手。他活动的圈子和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从1873年起到1876年止,唐廷枢的活动主要在轮船招商局。1876年他受李鸿章的委派,开始筹办开平煤矿,1885年以后,则完全脱离招商局,专管开平煤矿。唐廷枢是和他的亲密伙伴、宝顺洋行的买办徐润同时进入招商局的。在他们入局以前,招商局在经办漕运的朱其昂的主持下,资本招徕进展甚微,筹办经年,其资本(包括官款在内)不足20万两。而唐廷枢和徐润一经接手,就立刻将资本扩大为100万两。唐廷枢不但有自己的投资,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