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墙地砖排版要求墙地砖排版的作用怎样制作排版图墙地砖排版的作用1从排版图上可精确计算用材量,为成本控制奠定基础。合理细致的排版设计,除了能满足设计效果施工便捷以外,最重要的是能对材料的损耗进行有效控制。即便有很多半块的砖,都可以在工厂成批量加工完成,减少现场切割,从而可以减少材料损耗,节省人工,缩短工期,提高施工效率,从而降低成本。2施工人员从排版图上可一目了然,施工作业产品效果要求,并知道本工作的从什么地方起始点,从什么地方该收止及非标的切割点,使用在哪里。3对采购,仓储工作能送达到一个精确的信息,并对外加工材料在数量上有正确数字,在加工精度上有精确尺寸。4项目成本,进度管理提供正确的依据并带来工作的便利。5排版图提供给甲方,能使甲方通过排版图知晓装饰效果6、为项目组(部)组织生产作业制定进度计划,劳务计划,材料采购计划,仓储存量计划,资金周转计划,提供了正确的信息,避免或减少重复劳动及用工。怎样制作排版图1、实测数据→确定大小面→确定搭接关系→确定饰面厚度与安装厚度→按饰面材料规格试排→调正→出图→审核→确认。2、根据设计施工图与实地测量,将实测数字在施工平面图标注。3、以进门对面为大面,背面为小面,或门背面为小面。4、认清大小面后,再确定搭接关系。(饰面作业的先后顺序)5、根据饰面厚度加上安装的基体厚度,在搭接关系的确认后,在平面总尺寸上扣除。6、根据材料规格模数经计算进行试排,先纵向再横向。7、根据试排效果,对不足处,失误处进行调正。8、经调正后,出正式的排版图,组长审核签字。9、排版图提交项目部,经项目部审批,(甲方确认后)可作为施工作业依据墙地面砖排版原则:2、墙面石材排版放线原则天然石材存在颜色差异、外观缺陷,所以石材排版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体装饰效果(1)根据图纸清单及平面分布图明细表,及时准确计算出用料方案。首先必须保证主立面(正面)颜色与样品一致,将颜色稍有差异的用在背面、转角处、次主面。整个立面(部位)颜色要自然过渡。将排版后的施工板块进行编号,按序粘贴与加工后石材板块上,便于施工人员按序取件安装。(2)排版过程中还要进行对到达现场产品的质量检验,如几何尺寸、对角线、平整度、外观缺陷、光泽度、角度、厚度等,发现质量不合格的及时更换,板面有划伤、磨痕的要重新返工。(3)由于天然石材的纹路连接效果往往使得立面整体效果看出有差异,故需要进行第二次排版,达到设计效果。(4)产品编号。以上项目完成后,按排版图的要求在产品的侧面或背面编号,以便工地施工人员“对号入座”。需要进行二次加工的,必须在产品的背面按排版图的要求编号,并转入下道工序加工,特别是注意追纹的产品排版完成后,要将编号写在产品背面。地面大理石排版放线将地面或者墙面按大理石的安装尺寸排开,标上序号。序号1开头,地面代号也加上去,序号旁再加标个左方向和右方向的连接编码号。木饰面装配式施工就是在装饰过程中,将木饰面部位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通过深化和整理归纳,制作成加工图,根据加工图进行生产制作。装配式的木饰面须在现场进行放线。必须把图纸中的每个要素在现场反映出来(要体现骨架、基层、饰面完成面),只有这样才能把图纸中的问题完整地体现出来,也方便后道及相关工序的施工。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10遇阳角由阳角起砖墙砖起铺点设置4、有腰线的,以腰线上、下起整砖。方型、矩型、大面积地面宜以进门主视线阴角或阳角起整砖。墙砖起铺点设置1、主卫、厨房;遇门窗洞口,由洞口双向起整砖。2、门及窗上下侧半砖均匀居中;出现1/2块的小条砖时,应将一块小条砖加一块整砖的尺寸平均后切成两块大于1/2的非整砖排列在门及窗上下侧两边的部位,并且位置要对称。3、有腰线的,以腰线上、下起整砖。墙地砖施工的工艺细节图小条将其与相临整砖取平均各种细部做法木地板与波打线直接对碰(高差在1mm之内,对门框与门槛石打胶地板找平要求高)空调孔加装饰圈栏杆与墙面接口做法楼梯间弱电过线盒修边23施工深化设计主要内容要求:(1)、开关、插座、地插、灯位定位图(2)、空调风口、预留洞定位图(3)、所有检修口、预留孔定位图(4)、客厅、走道、玄关、餐厅等地面石材排版图(5)、卫生间墙、地面石材排版图(含转角处)(6)、厨房墙、地面瓷砖地砖排版图(含转角处)(7)、阳台露台墙、地砖排版图(含转角处)(8)、飘窗窗台、踢脚线部位石材排版图(9)、木饰面项目排版定位图,包括浴柜,衣柜,橱柜(10)、门套定位、收口大样图(12)、软包定位、收口大样图(13)、块料天棚排版图、收口大样图细部节点深化设计主要内容要求:窗帘盒,风口,检修口,基层板等。隐蔽工程深化设计主要内容要求:(1)、地面、天棚、墙面强、弱电管线定位图(2)、空调管线定位图(3)、地暖管线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