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生活化与生活语文化.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语文生活化与生活语文化.doc

语文生活化与生活语文化.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语文生活化与生活语文化《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进一步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每个语文教师要树立“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的教学观念,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整个的生活世界中去。一、语文教学“生活化”强调的是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于漪语),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1.语文讲读“生活化”。我们主张语文讲读“生活化”,是指课堂语文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寻找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课文走进学生的生活,同时又让学生更容易接近文本,让文本为学生的生活服务,而不是学生成为文本的奴隶,文本的容器。有一位老师在上完《难忘的一天》之后,让学生回家读书两次。学生回家就读了,读到“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孩子停了下来,问妈妈“计算机是什么?”妈妈一愣,接着问:“课文学完了吗?”原来课文都学完,家家都在用“电脑””的科技时代,孩子竟然不知“计算机就是电脑了”,这应该是这个语文老师的失败吧!实现语文课程生活化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用语文生活化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将这种理念转化为自觉的教学行为。课堂上,老师能像这位孩子一样多问两个为什么,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解答,那就把语文生活化了,语文就成了源源不断的活水了,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充分体验成长的快乐。2.语文教学内容“生活化”。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是理所当然的任务。但这种教育应紧扣课文本身的教育因素,又必须符合学生的思想实际,两者应该是水乳交融,而不应该是油水分离。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笔者要求学生们以“我的志向”为题进行讨论,引导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并明白自己读书的目的。学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后,笔者和学生一起审视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做法,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能取长补短,使自己不断进步。一位学者这样告诫我们:“学问的要诀,在于活用,不能活用的学问,便等于无学问。”语言文字训练“生活化”,是教师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时着眼于学生的学以致用,所用的训练材料,尽可能来自生活;即使是教材上的练习,也应尽量挖掘其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二、学生生活“语文化”就是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关注生活,扩大信息接受量,让源头活水滋润学生的心田,正如新课程标准所强调的那样“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应用语文的规律。”1.班级生活“语文化”。多年的教育实践告诉笔者,不但班级文化能够积极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而且班级建设也可以与语文素质教育互相促进并相得益彰。既有集体共同追求又有个人心灵自由的丰富多彩的班级生活,是语文素质教育的良田沃土。班委选举,让学生先写自荐书或上台讲演;每堂课安排一位学生进行”一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生活;班干部在黑板上写个通知,让全班同学看看有无错字、病句;……在教学中的每一天,笔者不但教育学生用奋发向上的言行为班争光,而且在班级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在学校进行各年级广播体操比赛时,赛前我班进行了认真的练习和积极准备,比赛中每个同学都努力做好每一个动作,可比赛的结果,我班并没取得名次。回教室后,有的同学在哭泣,有的议论纷纷,有的抱怨评委的不公……这时,笔者抓住时机,让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然后把发言内容写为一篇习作。比赛结果给我留下的是苦涩,但一篇篇见解独特,文字优美的文章给我带来欣慰。至今有些命题新颖的题目还留在我内心深处,如《败不馁》、《那一刻我震惊了》、《头可断志不可断》、《评委我想对你说》……每一位学生的习作中都表达了自己对班集体的热爱。他们并没有老师要完成写作文任务的感觉,觉得只不过是用笔挽住一段人生的纯真而已,但一篇篇感情真挚、文笔朴素、内容鲜活的文章却由此诞生。“班级生活‘语文化’”可谓一箭双雕:学生既是在语文实践,又是在班级建设;教师既是在语文训练,又是在班级教育,这一切结合得如此巧妙而不露痕迹。2.社会生活“语文化”。要求学生在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中,自觉运用语文这个生活的工具、人生的武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学生每天回家的路上所见所闻所感的街头交通、农贸市场、三创环保、新建大厦,甚至个体摊点……都可以成为他们关心、思考、评论的对象。每年的11月24日是感恩节,笔者让每个孩子对父母说一句最想说的话,做一件最能表达自己心意的事,第二天语文课上,每个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了自己所做的事,并当堂完成了让感人肺腑的习作。如:尚昆同学《一盆暖暖的洗脚水》、豆豆同学《一个拥抱》、甜甜同学《闪动的泪花》……在这类以语文为工具的社会参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