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热爱生命》教案.docx
上传人:猫巷****松臣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四年级语文《热爱生命》教案.docx

四年级语文《热爱生命》教案.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四年级语文《热爱生命》教案四年级语文《热爱生命》教案教学目的1、认识生命的木质、生命的意义,培养正确的人生观。2、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文章的脉络和主旨。难点:学会比较阅读的方法。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纤维(xiān)奢侈(shēchǐ)蔚然(wèi)躁动不安(zào)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1)奢侈:花费大量钱财追求过分享受。(2)纤维: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细丝状物质。(3)蔚然:形容茂盛、盛大。(4)哲人:(书)智慧卓越的人。(5)丰盈:①(身体)丰满。②富裕。(6)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7)躁动不安:因急躁而活动不安定。(8)稍纵即逝:时间一放松就失去了。3、熟读课文,比较两篇文章有什么不同。二、导入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写道:“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人,应当赶快生活。”同学们,你们知道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生命的意义又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学的这两篇短文就是谈生命问题,读后必将加深对生命意识的领悟的。三、正课1、作者简介:《敬畏生命》选自《精美散文哲理文化卷》,作者张晓凤,台湾作家。《热爱生命》选自《生活百解》,作者蒙田,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著名思想家和散文家,对培根、莎士比亚以及法国18世纪启蒙运动思想家影响颇大。2、朗读课文《敬畏生命》(或老师范读),注意学生读时正音。3、请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讨论并归纳:可分成两段。第一段:(第1、2自然段)写我看到几棵在不停飘散一些白色纤维的树。第二段:(第3、4、5自然段)抒发对生命的折服和敬畏之情。4、提问:文章是怎样描写这种树的?讨论并归纳:“有几棵树正在飘散一些白色的纤维,大团大团的,像棉花似的,有些飘到草地上,有些飘入湖水里……好几个小时过去了,那些树仍旧浑然不觉地,在飘送那些小型的云朵,倒好像是一座无限的云库似的。整个下午,整个晚上,漫天都是那种东西。”5、提问:文章描写这种树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讨论并归纳:运用比喻,这样写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具体,表达作者对这种树的喜爱之情。6、提问:为什么我对这种树感到折服、敬畏?讨论归纳:因为作者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7、提问:作者为什么说生命的“投资”是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讨论并归纳:这些树在不分昼夜的飘散之余,也许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树,但它们仍然不停地飘散。8、提问:如何理解“我知道有一颗已经成长。那颗种子曾遇见了一片土地,在一个过客的心之峡谷里,蔚然成荫,教会她怎样敬畏生命。”讨论并归纳:这是说作者被这种树楔而不舍、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所感动,领悟到人生也必须有这种奉献精神。9、请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讨论并归纳:本文通过记叙描写我看到的几棵正在不停地飘散着~些白色纤维的树,抒发了要学习这种树的锲而不舍、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10、提问: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讨论归纳:本文第1、2自然段是叙述、描写,第3、4、5自然段是抒情。四、小结这篇散文记叙了我看到一种正在不停地飘散着一些白色纤维的树,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感悟到人生的意义在于锲而不舍、不计得失的奉献。五、作业1.课后练习一。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第一课时作业优化设计(-)请用本课的`词语表达下列几句话的含义。1、一点儿也不觉得。()2、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3、形容树木长得十分茂盛。()(二)请摹仿下面的句子造句。例句:我发现湖边有几棵树正在飘散一些白色的纤维,大团大团的,像棉花似的,有些飘到草地上,有些飘到湖水里。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阅读《热爱生命》思考课后练习二、三。二、正课1、朗读课文。(可全班朗读,也可个别读)2、提问:作者对“度日”有几种理解?讨论并归纳:有四种。(1)天色不佳,令人不快时,将“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阴”。(2)风和日丽时,是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3)坏日子,要飞快地去“度”。(4)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3、提问:那些“哲人”对生命是怎样认识的?讨论并归纳: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事似的。4、提问:“我”对生命是怎样认识的?讨论并归纳:“我”觉得生命值得称颂,富于乐趣。认为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5、提问:“糊涂人”对生命是怎样认识的?讨论并归纳:“糊涂人”觉得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而白白虚度此生。6、提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