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_363.docx
上传人:灵波****ng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语文教案_363.docx

语文教案_363.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语文教案实用的语文教案经典(7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语文教案篇1一、教师激趣导入时日匆匆,风寒如雨,雨寒如风。人心总是不耐风雨,坐听窗外风音雨韵绵绵不绝,牵引出多少载不动、卸不去的沁凉透骨的秋情。秋风秋雨,秋花秋月曾引发多少古今文人墨客书写下一行行或凄清或优雅的文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九百多年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由“秋声”而引发的一段流传千古的文思――《秋声赋》(板书课题、作者)二、讨论学习内容作为文言文,哪些内容是必学的?学习的基本顺序是怎样的?每人独立思考,在备用纸上列出几个关键词,然后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形成基本共识;之后教师随机抽点小组内相互交流,形成基本共识。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理解,继续促进学习共识的形成(可能与学生意思相近,但用词会有差异):文言文言,自然有“文”有“言”。因此文言文的必学内容有两个,一个是“文”,一个是“言”。“文”和“言”应该先学哪个?应该先“言”后“文”,因为字词句的意思正确理解了,才能顺利地学习其作为文章和文化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和思想、形式和技巧。其中的“言”包括字词句的音和义的理解;“文”包括表达的内容和表达的形式,因此可以切分成四个学习板块,一是“言”的字词音义,二是“言”的句子意义,三是“文”的表达内容,四是“文”的表达形式。三、介绍学习方法浅易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主要有两个,一是自主诵读,二是自主梳理。每人要在自主诵读中疏通整理,进而自主获得,独立过关。在此基础上,听取同学和老师的发言,从中获得启发,深化自己的学习。同时,每诵读一次,就要让自己对课文再熟悉一步;经历四次诵读后,就能开口背诵。讨论学习内容、介绍学习方法,体现了“把人当人、自主成长”的“非指示性”教育理念。或许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不太存在认识上的差异和差距,但学生思考、讨论的过程,就是唤醒他们自主学习意识的过程,也是让他们意识到教师把他们当做学习主人的过程;而学生思考、讨论的结果,则让他们懂得了文言文该学什么、怎么学。以后他们离开教师也就能独立学习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要求:“内容的确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有利于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养成自学的习惯,不断提高独立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四、一读,梳理“言”的字词音义学生先自主诵读和梳理。诵读前教师先引导,介绍任务、要求和时间:请每人独立诵读课文,边诵读边梳理字词的音和义,一个也不放过,每个都要过关;边看课文边注意下面的注解,没有注解的随时查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从它原有的义项中查找答案,再适合参阅手头资料;还是不懂的先用铅笔做上记号;时间12分钟左右。梳理结束后,每人出两三个字词音义的题目,考考全组同学,在检测中加深理解,巩固提高。最后教师检测。在全体学生都认为已掌握了字词的音和义后(让学生自主举手示意),教师将课前准备好的测试题通过多媒体亮出,要求解释括号前的字词音义,全体学生一起开口说或一起动笔写。检测一遍后教师再亮出括号内的答案,边亮边通说一遍,以强化印象,加深记忆。本文共有四段,为保证学习效果,将依次进行,逐段过关。下面只是样例——题1:字音悚(song)、淅(xi)沥(li)、鏦(cong)、铮(zheng)、砭(bian)、缛(ru)、渥(wo)、黟(yi)、戕(qiang)题2:字词悚然(惊惧的样子)、淅沥(细雨声)、萧飒(形容风声)、砰湃(同“澎湃”,波涛汹涌的声音)、鏦鏦铮铮(金属相击的声音)、明河(银河)、状(情状)、惨淡(黯然无色)、日晶(日光明亮)、栗冽(寒冷)、砭(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这里引申为刺的意思)、绿缛(碧绿繁茂)、拂(掠过,拂拭)、余烈(余威)、兵象(征伐之象)、摇(摇落,损耗)、精(精神,精气)、渥然丹者(指红润青春的面容)、黟然(乌黑的样子)、星星(指点点白发)、戕贼(残害)……题3:虚词叹词:异哉!噫嘻悲哉!嗟呼!1.而(1)连词,表修饰。悚然而听之/童子莫对,垂头而睡(2)连词,表承接。木遭之而叶脱/物过盛而当杀(3)连词,表并列。忽奔腾而砰湃2.者(1)代词,“有……者”为固定结构。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有……的东西”)(2)代词,“所以……者”为固定结构。其所以摧败零落者(“……的原因”)(3)代词。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的面容)3.之(1)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盖夫秋之为状也(2)助词,的。乃其一气气之余烈(3)代词。木遭之而叶脱(代秋声)4.其(1)第三人称代词。其触于物也(代“秋声”)/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代“它们”)(2)领属性定语。其意萧条(,译为“它的”)题4: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欧阳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