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山水(shānshuǐ)小品骈体文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nánjīnɡ))人。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隐居茅山。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为“山中宰相”。题目(tímù)解说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如吴均的《与顾章节》、《与朱元思书》、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都属于此类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吴均的《与宋元思书》,都是传诵千古的山水名篇,其风格雅淡(yǎdàn)、文字清丽,堪与山水诗媲美,此二文被人誉为“骈文双璧”。骈体文本文是一篇骈体文,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骈体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但这些(zhèxiē)骈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小品文即小品,是一种寓有抒情意味和讽刺性的短小散文)山川(shānchuān)/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理解文句,整体(zhěngtǐ)感知文意。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cuìzhú),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高峰(gāofēng)入云,清流见底。3、两岸石壁,五色交辉。4、青林翠竹,四时俱备。5、晓雾将歇,猿鸟乱鸣。6、夕日欲颓,沉鳞竞跃。7、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yǐlái),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思考(sīkǎo)探究深入理解1.总领全文(quánwén)的一句话是什么?2、文中具体描写(miáoxiě)景物的句子是哪些?作者都描写(miáoxiě)了哪些景物?2、文中具体描写(miáoxiě)景物的句子是哪些?作者都描写(miáoxiě)了哪些景物?品味,探究作者怎样描绘景物的?观察角度(jiǎodù):有,有;时间跨度:有,有;景物状态:有,有;感官冲击:有,有。1、请找出表达作者思想(sīxiǎng)情感的句子。作者是如何(rúhé)描绘美景的?突出(tūchū)山之高,水之净,分别从仰视、俯视的角度写的。把“晓雾将歇”“夕日(xīrì)欲颓”改成“晓雾将散”“夕日(xīrì)欲坠”好不好?为什么?“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描绘(miáohuì)了怎样的画面?“猿鸟乱鸣”在整个描写场景中有何作用?“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隐含着什么(shénme)感情?1、请找出表达作者(zuòzhě)思想情感的句子。山川(shānchuān)之美,古来共谈。高峰(gāofēng)入云,两岸石壁,五色(wǔsè)交辉青林翠竹,四时(sìshí)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xīrì)欲颓,实是(shíshì)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yǐlái),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根据课文内容,填上恰当的词,并解释(jiěshì)它的意思。再见!(二)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16分)(甲)山川(shānchuān)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乙)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之登于山。(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②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③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④罴(pí):棕熊。5.解释加点词。(4分)(1)五色交辉()(2)四时俱备()(3)与其(yǔqí)奇者()(4)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6.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3分)(2)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3分)7.回答问题。(6分)①《答谢中书书》这个字高度概括山川景色的特点,《钴鉧潭西小丘记》这个词简洁概括石头的特点。(2分)②两篇文章写景的时候运用了不同的手法,甲文动静结合,乙文妙用比喻,请分别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4分)5.(4分)(1)交相辉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