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微型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组成.ppt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388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微型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组成.ppt

12微型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组成.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二节微型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形式计算机如何实现自动执行计算机如何控制执行的顺序二进制原理程序存储原理需要计算机完成某项工作时,首先应按照计算机的能完成的基本操作,将所需完成的工作按一定的顺序分解成计算机能实现的基本操作的有序组合,以指令的形式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这就是程序(人们为解决问题而编制的一系列按一定顺序排列的指令的集合)。程序编制好后,为了让计算机自动执行,采用了程序存储的原理,即将程序送到计算机的存储器中存储起来,然后让计算机执行程序,通过执行程序,完成规定的操作,从而解决问题。程序控制原理在计算机中,有一个专门用于存放将要执行的指令所在位置的寄存器(程序计数器),在程序开始时,首先将存放程序的第一条指令的位置存放在程序计数器中,计算机就从这个位置开始取出指令并执行,每取出一个存储单元的指令后,程序计数器中的内容就自动加一,指向下一条指令的地址,当上一个单元的指令处理完成后,计算机就从下一个单元取出指令并执行,除非遇到转移改变程序执行顺序的指令,计算机就重复以上过程直至程序结束,完成所需的工作。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计算机是通过呆板的依次执行人们编制的程序中的指令来完成所需的工作的。计算机工作的过程就是执行程序的过程。计算机的功能部件运算器,也称为算术逻辑单元(ALU:arithmeticlogicalunit),主要完成数据的算术和逻辑运算以及移位等操作,是计算机中的信息加工部件。控制器是整个系统的指挥部件,它的任务是从内存中取出指令加以分析,然后发出控制信号执行某种操作。控制器根据程序指挥系统工作,以完成程序所规定的任务。微处理器的功能和组成微处理器的基本功能:微处理器的组成部分:算术逻辑单元:运算器的核心部件,进行算术、逻辑、移位等操作。有2个输入端和2个输出端,其中一端接至累加器,接收由累加器送来的一个操作数;另一端通过数据总线接到寄存器阵列,以接收第二个操作数。参加运算的操作数在ALU中进行规定的操作运算,运算结束后,一方面将结果送至累加器,同时将操作结果的特征状态送标志寄存器。控制器:完成指令的读入、寄存、译码和执行。包括程序计数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时序部件和控制逻辑部件。程序计数器(PC):保存下一条要执行的指令的地址,即由它提供一个存贮器地址,按此地址从对应存储器单元取出的内容,就是要执行的指令。一般程序是顺序存放在存储器内的,每取出一个存储单元的指令,PC的内容自动加1,指向下一个存储单元;要实现程序的转移,就要改变程序计数器的内容。指令寄存器:保存从存储器中读入的当前要执行的指令。指令译码器:对指令寄存器中保存的指令进行译码,确定要执行的操作。时序部件:产生微机各部件所需的定时信号,以保证各部件有条不紊的进行信息传送、加工和存储等操作,它由时钟系统及节拍发生器等组成。工作寄存器:各种CPU的内部都包含数量不等的寄存器,用于暂存寻址和计算过程的信息。由于CPU内部的寄存器的存取速度远比存储器快,所以,寄存器用于暂时存放程序重复使用的数据、变量和中间结果。工作寄存器分为两类:数据寄存器和地址寄存器。I/O控制逻辑:内部总线分为内部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它们分别通过数据缓冲器和地址缓冲器与芯片外的系统总线相连。缓冲器用来暂时存放信息(数据或地址),它具有驱动放大能力。计算机的记忆部件,它存储控制计算机操作的命令信息(指令)和被处理加工的信息(数据),也存储加工的中间结果和最终结果。存储器系统的性能指标:容量、速度和成本接口电路:泛指任何两个系统之间的交接部分。在计算机系统里,接口指微机(或CPU)与外部设备之间的连接通道及有关的控制电路。接口的功能:作用是进行速度匹配、信息匹配和完成某些控制功能。分为通用接口和专用接口。总线:现代的计算机系统广泛采用总线(bus)结构。所谓总线是指计算机各部件之间传送信息的公共通道,微型计算机的各个部件通过总线相互通信。总线按其功能可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