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出版信息化.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金币:14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浅议出版信息化.doc

浅议出版信息化.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4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19卷第1期现代商贸工业ModenBusinessTradeIndustry2007年1月浅议出版信息化邱云莉(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摘要:出版信息化是出版产业的必然趋势,作为一个新生的事物,不可避免地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大大解放了出版劳动力,以声、光学技术逐渐取代了繁重的手工劳动;电、另一方面,新技术的迅敏又让人难以适应,呈现在人们面前仅仅是一系列抽象不可触摸的数据。目前,出版信息化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那么,具体情况究竟如何,我们又该以什么态度对待呢?关键词:出版信息化;信息化建设;出版资源;出版流程;读者沟通;出版信息管理系统2006年春季召开的全国新闻出版行业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向业界发出一个强烈的信息:加快新闻出版行业信息化建设将再一次提上重要日程。这确实是一个战略性的决策。信息化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新闻出版业本身是信息产业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信息的生产者、加工者和传播者,是提供信息内容的产业,有理由加快发展。新闻出版总署提出新闻出版业的信息化,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路。国际图书博览会的平台积极推广集团图书。2006年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港台地区和韩国、泰国、欧美等不同市场分别制作了中英文书目,并准备配套推出含各种图书信息的电子书目。(2)优化出版流程、支持经营决策。出版流程与技术因素关系最密切,信息化将带来明显的改观,例如将使图书的写作、编辑、校改、装帧设计等实现无纸化。同时,流程又与经营理念、作风密切相关。西方管理专家提出的“价值链”就指出,产品是由于其价值被顾客认可才完成销售的,而其生产销售过程就是一个环环相扣的不断被赋予价值的链条,这个价值链决定了企业经营的优劣。因此,上世纪90年代风行的“企业再造”,流程的重新设计、流程的优化就占有突出的地位。上文述及的“企业资源规划”就是从产业的价值链角度整合流程。,流程的信息化,首先实现了信息共享,以图书开发人员为例,印刷、发行环节的大量信息随时掌握,有利于对新图书的准确定位。其次,动态的经营信息将得到有效的管理,这也是流程信息化的成果。再次,流程信息化使信息人员得以根据统计学原理,从大量信息中建立模型,开发出决策支持系统,为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就像北师大出版社根据生产流程和管理模式,对编务系统进行了改造,使得系统真正能为编辑部的管理工作提供方便。(3)强化读者沟通、支持市场营销。上世纪90年代营销理论的革命,把营销组合四要素由产品、价格、渠道、促销改为顾客需求、成本、方便、沟通,体现了企业的经营活动,从以营销为中心到以顾客为中心的转变。对于出版业,读者就意味着市场,一切为了读者,一切为了形成独有的读者群,于是,读者沟通成为营销的基本手段,生存的第一要义。信息化为读者沟通提供了理想的手段。首先,大量的读者调查数据、读者交易数据、读者个人信息,可以构成读者数据库。在这一点上,时尚杂志社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时尚杂志社是生活方式类最大的出版集团,旗下拥有14本杂志,其专业期刊有高达65%的男性读者,与其他期刊相比,这些读者有更强的消费力。鉴于此,客户服务部可以很好地利用读者数据库为读者服务。例如,客户服务部可以接受客户的委托,在读者数据库中选取特定的读者群,定向发送宣传资料或客户的1出版信息化释义出版信息化,可以概括为出版资源信息化、出版流程信息化、读者沟通信息化。(1)整合出版资源、支持产品开发。信息时代的根本特征,是信息在高速流动中完成其产生、传播、老化、更新的周期运动,并由此发挥出其社会与经济效益。信息时代的出版资源也是如此,惟有实现信息化,才能在信息的高速流动中为作者、编辑及设计人员所用,在产品亦即图书的开发中实现其价值。出版社的资源主要包括数字图书资源、版权信息资源、读者作者信息资源、出版法规信息资源等。资源的标准化,不仅仅考虑自身的业务应用需求,还要做到资源信息数据的规范与标准,同时使行业内各个出版环节单位的信息数据互通和对接,实现资源整合、开发和共享。出版社的出版资源首先是已有的出版成果,将这些积累数字化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由此可以形成庞大的图文数据库。像超星数字图书网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中文数字图书网,藏书量涵盖文学、经济、计算机、工业等50多个大类,资源量并且每天不断增长,出版社亦可借鉴其运作模式。其次是版权信息,作为一笔宝贵的财富它的动态管理必将支持出版社的版权经营实现最大的效益。多年来我国图书进出口贸易大约是10:的逆差,1出口的图书主要是到一些亚洲国家和我国的港澳台地区,面对欧美的逆差则达100:以上。1虽然最近这一状况有所逆转,但逆差基数总体上还不小。基于不同语种的版权数据库将是改善这一状况的强有力工具。如北京出版集团于1998年在总编室成立对外合作部,专门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