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教案.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33 大小:3.4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教案.pdf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教案.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教案第一篇: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教案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有些班级没有讲完地方时和时区,继续讲完。教师:各位同学平时生活中有没有注意到,水在进入下水道的时候是怎么下去的?(北顺)学生:教师:为什么呢?学生:教师:由于地球不断地自转,会产生一种力叫做地转偏向力。我们根据我们在北半球水进入下水道的方向推测出来,在北半球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向右偏。相反的在南半球,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向左偏。那么在赤道上呢?教师:找两位同学画求运动的物体的偏转方向。偏移原因;偏移规律。1.在赤道上运动的物体,以及静止的物体,不偏转。2.偏移方向:面向物体的原方向,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例:黑龙江的中间位置为中俄的地界线(中间有一黑瞎子岛)长江入海口,(地图册P11)由于地偏力,将河道旁泥土带至河流中央,海潮顶托作用--三角洲。例如:打靶、飞镖。教师:刚刚学完了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包括:昼夜交替、地方时的不同、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地球除了自转还有公转,现在来看看由于地球即会自转又会公转,对地球能产生什么影响?PPT:地球自转造成的昼夜交替,使在同一个地点,不同时刻的太阳高度不同。晨昏线的太阳高度角=0°,直射点=90°,昼半球>0°,夜半球<0°。教师:那在一天中什么时候太阳高度角最大?学生:正午的时候。教师:所以我们把在正午,也就是12点,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的角称之为正午太阳高度角。这里由于太阳直射在赤道,所以在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PPT:演示图(同一个地方的不同角度的太阳直射演示图。)教师:得出这个时候太阳直射在赤道,这个纬度的太阳高度小于90°。这时太阳直射赤道,在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是90°。PPT: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在不同时刻太阳的位置。在赤道上,太阳高度为90,在30°N上,他的正午太阳高度为多少呢?这里有一个规律。计算:当二者在同一个半球时,H=90°-(两纬度相减的绝对值)当二者在不同半球时,H=90-(两纬度相加)得出,30°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60°。所以,在不同纬度的地区他们正午太阳高度不同。那他们有什么变化规律呢?白板作图:(1)太阳直射赤道的时候,得出:太阳直射赤道,赤道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角由赤道向两极递减。PPT:春秋分日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2)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回归线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在北极圈以北产生了极昼现象,在南极圈以南产生极夜现象,这个时候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PPT:夏至日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3)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南回归线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在南极圈以南产生了极昼现象,在北极圈以北产生极夜现象,这个时候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PPT:冬至日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教师:所以在这里我们得出一个结论。结论1、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的变化,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或者可以说,距离直射点所在的纬度越远的时候,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教师:我们再来看下,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①在南北回归线上,一年有一次最大值和一次最小值。北回归线:H最大值在6月22日,最小值在12月22日。南回归线:H最大值在12月22日,最小值在6月22日。②赤道上,一年有两次最大值(二分日),两次最小值(二至日)。③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不含南北回归线、赤道),一年有两次最大值,一次最小值。例:求北京(116°E,40°N)在二分二至时的H。结论2、正午太阳高度角随季节变化,H夏>H春秋>H冬例:当太阳直射10°S时,50°S,80°S,40°N,50°N,80°N的正午太阳高度?极昼极夜的度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互余。前面讲地球自转的时候说道,由于地球自转会导致昼夜交替,现在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作用下,会导致地球昼夜长短的变化。PPT:做2个题。学习地球自转导致昼夜长短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在地球上的一条纬线被晨昏线分割成两段,一段是昼弧、一段是夜弧。看这条纬线,CD,其中的昼弧长是多少?夜弧长是多少?M昼弧=2(DE)弧长=2(3*30+30°/2)=210°。M夜弧=2(CE)弧长=2(2*30+30°/2)=150°教师:已知昼弧、夜弧,我们能根据这个求出一个地区的昼夜长短。(记住一定要乘以2)昼长=昼弧长度/15°*1h夜长=夜弧长度/15°*1h得出hM昼弧=14h,hM夜弧=10h。所以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昼弧、夜弧的长短可以代表昼夜的长短。看视频昼夜长短变化。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