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doc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doc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课题名称:桑黄液体深层培养胞外多糖积累规律的研究系别、专业: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姓名:2007年03月一、选题依据。(课题所具有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涉及领域的研究现状等)桑黄,学名:鲍氏层孔菌;拉丁学名:Phellinus.igniariu(L.ex.Fr)Quel.;分类地位: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针层孔菌属类真菌。中医认为桑黄性甘、平、味苦、味辛、归肝、膀胱经。品辛行甘和,入血分以化瘀,瘀血循经而行出血止,有化瘀之功效,用于治疗血崩、血淋、脱肛泻血、带下、闭经、脾虚泄泻等。在古代就有“如果得到附生于桑树上的黄色圪瘩(桑黄),死人也可复活0的传说”,民间把它作为一种治疗肝病、癌症的绝药。中国5中药大辞典6也有它的药用记载。近年来日本、韩国相继对其进行开发,它是目前国际公认的生物抗癌领域中药效非常好的药用真菌,抗癌效果比灵芝、阿加里斯茸、PL-2、PL-5(MeSima)好,已成为药用真菌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由于外商需求量大,价格高,致使国内各产地进行掠夺性开采,子实体孢子无法大量形成。结果造成该资源在东北地区已经难觅踪影,西北也即将枯竭。再加上我国天然的桑黄数量本来就非常稀少,子实体的人工栽培尚处于起步阶段,所以要想形成稳定的医药工业产品来源,就必须充分挖掘桑黄的自然资源,深入开展桑黄的人工栽培;另外还要进行菌种的分离培养,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深层发酵。同时,应进一步测定桑黄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探索其与菌种、菌龄以及培养条件的关系,确定桑黄有效成分在提高人体免疫机能、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作用机制,使桑黄能够早日应用于人类的医疗保健事业。二、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拟解决的问题。了解桑黄菌的生物学特征、研究桑黄菌发化学成分以及其药理作用。到目前为此,已经研究出桑黄具有抗菌、抗癌、抗纤维化、抗氧化以及它作为传统的中药,有用来治疗:胃痛、胃肠紊乱、淋巴腺炎症、癌症以及强身健体、防止各种疾病。由于自然条件和自身生长周期长等因素的限制,野生的桑黄菌数量极其稀少,而且难以采集,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好桑黄,很有必要进行人工培养方面的研究工作。在人工培养过程中,还要进行菌种的分离培养,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深层发酵。同时,应进一步测定桑黄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如胞外多糖,探索其积累的规律以及与菌种、菌龄以及培养条件的关系。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包括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已有的主要设备、软件、资料等说明。对桑黄菌进行种子培养,种子培养的方法为:种子培养基配方组成采用葡萄糖3.0%、蛋白胨0.3%、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05%,其余为水。在500mL摇瓶中装入液体培养基250mL,接入活化后的斜面母种4块,每块0.5cm2。置旋转式摇床,转速130rpm,26℃下震荡培养。其中需要用到的主要设备有摇床、摇瓶等。对在摇床中培养一段时间的桑黄菌进行胞外多糖的提取,然后根据培养的天数、培养基的成分等因数,来探索胞外多糖的积累规律。四、研究计划及预期研究结果:1.将菌种接入试管的斜面培养一段时间;2.把斜面上的菌中接种到锥形瓶中培养,瓶中培养基为液态;3.大量配制培养基,然后把上面锥形瓶中菌中接入,放入摇床中培养;4.培养到一段时间后,每过一天从摇床中取一瓶出来测胞外多糖,记录下来。探讨二者的规律关系。五、指导教师意见:六、所在教学单位意见:备注:以上表格填写不下,可另附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