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血液循环的途径》教案设计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仙居中学廖万发联系电话:13774072936教学课题:血液循环的途径教学背景:,在当今信息时代,教师如何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当前各学科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作为教师,我们义不容辞。网络信息时代,改变了以教师讲授、课堂灌输为基础的传统教学模式,向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开放教育转变。其关键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引导方式,由过去的“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师生互助,达成共识。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血液循环的概念。(2)正确概述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重点、难点)(3)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理解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中发生的变化。(重点、难点)(4)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难点)过程与方法:(1)亲自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提高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2)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资源的作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主动探索的能力,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使心脏的静态、动态,血液循环变化过程,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生命的奇妙,树立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建立科学的价值观。(2)认识高血压、心肌梗塞、冠心病等症状,关注人体的健康。(3)知道自我保健的价值。教材分析:《血液循环的途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中的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的第二课时内容,课时安排为一课时。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血液、心脏和血管的相关知识,知道心脏是输送血液的泵,这些知识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学习了血管,血液,心脏等知识的前提下,讲述人体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人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废物运走,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而这些都必须通过血液循环来实现。因此,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核心,在全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中用整页篇幅特意安排了一幅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形象地表现了血液在封闭式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学生能否读懂这幅图,标志着是否掌握了本节知识。教材中还设计了两个讨论题和两道课堂练习,都从不同的层面体现了本节知识的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1、通过复习心脏,血管的知识,为本节教学作好准备;通过学生自己解释血液循环的概念,形成对血液循环的初步认识;通过教师结合生活实例讲解动脉血,静脉血,以及它们与动脉,静脉的区别,使学生能理解血液循环中的血液成分的变化;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学生观察视频材料思考血液循环的意义,途径,血液成分的变化,并对知识进行归纳;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成分变化的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2、应用网络信息技术,采用资源式、探究式、合作式、演示式、自主式、讲解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开放的网络中自主学习。3、采取以下的教学流程:情景导入→自主探究→网络信息→归纳小结→反馈理解,通过语言讲授和计算机信息相配合组织整个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1、欣赏“血液循环简介”短片,激发兴趣,让学生对本节课要学的知识有一个整体感知。【百度搜索】心脏和血液循环:HYPERLINK"http://www.56.com/u55/v_NDM1MDc2Nzc.html"http://www.56.com/u55/v_NDM1MDc2Nzc.html2、复习血管、心脏的有关知识。用课件、视频展示全身血管与心脏的结构特点及位置关系。【百度搜索】心脏的结构和功能:HYPERLINK"http://www.56.com/w50/play_album-aid-5564497_vid-MzQzMjgzNjc.html"http://www.56.com/w50/play_album-aid-5564497_vid-MzQzMjgzNjc.htmlHYPERLINK"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E3MTE5ODIw.html"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E3MTE5ODIw.html【百度搜索】血管的结构和功能:HYPERLINK"http://www.56.com/w50/play_album-aid-5564497_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