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咏鹅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咏鹅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咏鹅教学设计1教材简析:《咏鹅》是我国唐代诗人骆宾王7岁时的作品。全诗共四句,分别写鹅的样子、游水时美丽的外形和轻盈的动作,表达了诗人对鹅的喜爱之情。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把读书当成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能按照诗的节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诵读课文,自主积累古诗。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欣赏鹅的形象、颜色、姿态,感受鹅的美好形象,使学生产生对鹅的喜爱之情,受到美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准备:Flash课件,录音机,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1.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咏鹅》的生字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咏鹅》(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二)复习1.现在让我们复习一下已学的生字,看谁是最棒的!2.指读、分组读全班读,老师及时纠正。3.去掉拼音,玩摘苹果的游戏,认读生字.4.宝宝回到了古诗当中,你们打开书68页自由读一读吧,注意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可以向同桌请教.5.谁来试一试?读一读,指名读,正音.6.每一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它的节拍来读才能读出诗的韵味来.请小朋友们认真听录音朗读体会体会.7.老师听了也想有节奏地读一读呢?8.老师读得好不好?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好的,请小朋友们练读练读吧。9.指名读分组读、全班读。(三)释疑1.会思考的人才会学习,小朋友们,对于这首古诗,你们还有不懂的词语和诗句吗?举手提问,懂了的同学可以帮助他们。2.老师也有不懂的地方呢!想让同学们帮帮忙.3.老师根据学生的提问,相机出示板书: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4.小朋友们真棒!现在请静静地听,并想像画面在清亮的河水中,几只美丽的大白鹅在游玩,雪白的羽毛浮动在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动着清清的水波,它们看到蓝天白云等美丽的景色,兴奋地唱着歌,清脆的歌声划过水面,穿过丛林,直向蓝天1.大白鹅游玩的地方美吗?2.这么美的景色,大白也情不自禁地唱着:今天天气可真好,玩得多开心呀!3.大白鹅可能还会唱什么呢?4.那我们应该用什么的语气来读这首诗呢?5.谁来高兴地读一读?(四)课间操大白鹅邀我们一起唱歌跳舞呢!(五)背古诗这首诗,我们读也读了,背也背了,唱也唱了,想不想把这首诗背下来给爸爸妈妈听呢?1.要想背下来,就要多加练习.2.师生合作背男女生合作背.(六)总结小朋友们,你们记住我了吗,下课后把我画下来吧,希望大家也像骆宾王一样仔细观察,写出优美的文章来。小朋友再见!精选阅读咏鹅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故事内容与角色行为,结合故事情节理解“搬”、“肥肥壮壮”等词语。3、学习抓住关键词句,根据事物的特点,猜出事物的名称。4、体验劳动的幸福与快乐,感受故事所蕴含的幽默感。5、能够根据课文的语言特色,仿写对话。[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判断、推理的方法知道矮儿子不同的生活方式。[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搜集有关劳动致富的一些事例。[教学流程]板块一:猜谜激趣,质疑导入。[板块目标]1、通过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抓住关键词语,根据事物特点,猜出事物名称”的学习方法。2、指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问难,梳理学生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预设流程]1、出示谜语:①一物生来真奇怪,光吃树叶不吃饭。每天吐丝又纺线,织成漂亮的绸缎。——打一动物②身穿绿衣裳,肚里水汪汪,生的儿子多,个个黑脸膛。——打一水果猜一猜,问:你是怎么猜出来的?2、小结:抓住关键词句,根据事物特点,猜出事物名称。今天我们还要运用这种方法读懂课文。3、板书课题,指导读好课题。4、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5、梳理学生的问题。板块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板块目标]1、扫清阅读障碍,读好“酿蜜”等12个难读的词语,相机理解“肥肥壮壮”等词语。2、运用“自由读、开火车分段读”等方法读通读顺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预设流程]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出示难读的词语,指名读,相机理解“肥肥壮壮”等词语。矮小聪明粗绳集市辛苦酿蜜勤劳撒上笑嘻嘻乐呵呵牛马粪肥肥壮壮3、开火车分自然段读课文,学生评议,相机正音。过渡:故事讲的是山脚下住着老爷爷、老奶奶一家。他们有六个矮儿子,总是长不高。一天,矮儿子们对爸爸